开发者

年少不知李鸿章下一句是什么啊??

_WeCh****772788 2021-05-24 06:31

年少的时候学历史觉得李鸿章是个卖国贼,后来再细读历史发现李鸿章是个值得尊敬的人。李鸿章,一生之中代表清政府签订了30多个不平等条约,以至于现在人们一想起他就是“丧权辱国”这四个字,并且认为他是卖国贼。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却认为他是中国的伊藤博文,是中国的俾斯麦。认为他是“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现在我们以客观的视角来看待李鸿章,我们会发现,不论他好还是坏,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他的那一颗爱国之心。在签订《马关条约》之时,日本一开始其实是要赔款3亿两白银的,但最后却只要了2亿两白银。这少的1亿两,其实是李鸿章拿命换来的。

当时,日本百般威逼利诱,李鸿章都拒不签字,甚至说:大不了,继续打,日本绝吃不了中国,拖都要拖死日本。由是激起了日本国内对李鸿章的愤恨,直接导致了一个愤青刺杀李鸿章,使李鸿章中了一弹,就是这一弹使得日本退了一步,为中国节省了1亿两白银。签订《辛丑条约》时,他甚至在病床上,忍着病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痛,将一开始的10亿两,谈成了4.5亿两。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就大口吐血,而后病逝在北京。

就像他对庆亲王说的一样:“天下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签在这卖国条约上,就是千古骂名啊!你还年轻,路还长着呢!由我来吧” 。这个条约的签订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区别只在写谁的名字罢了。李鸿章还创办了很多个中国第一: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所以说李鸿章是个卖国贼是不公正的。

拓展内容: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月亮也晚安0924 2021-05-24 06:34

这两年有句话特别流行,叫做“年少不知李鸿章,年长方知真中堂”。大概意思就是说,小时候学历史只知道李鸿章是个卖国贼形象,后面了解多了就知道他很爱国,只是当时迫不得已被列强和慈禧压制,个人才能无处施展。

很多人对李鸿章的了解大概多数来自那部《走向共和》。在这部历史发明剧里,李鸿章几乎被塑造成一个圣人,忍辱负重的典范,改革开放的先锋。

1840年, 22岁的李鸿章站在开发者_运维百科皇榜下,他伸长脖子,渴望能从榜单上找到他的名字。可把榜单从头看到尾,也没有看到“李鸿章”三个字。 

陪他一起来看榜的父亲摇着头:“走吧,跟我去见一个人。” 

父亲带李鸿章见的人,是当时在京城声名日隆的曾国藩。 

从此,李鸿章拜曾国藩为师,跟着他学习经世致用之学。 

三年之后,李鸿章信心满满走进考场。 

这一次,他一举考中进士,他被钦点进翰林院学习。 

这一年,李鸿章25岁,成了大清三十年内会试考场上最年轻的得中者。 

 从此之后,李鸿章仕途一路扶摇。

从咸丰三年的正七品编修到咸丰八年的三品按察使衔候补道,不到五年的时间,官升七级。 

 官场多风波,随处起波澜。做官太顺利,李鸿章处处遭到排挤,再想往上走一步,已经是寸步难行。 

 1858年,35岁的李鸿章做了个艰难的决定:辞去官职,到老师曾国藩门下当幕僚! 

 当官就如同行路,一步步走不难,难的是应对进退,难的是在路途段穷之际,朝天一跃,另起一段。 

李鸿章深知继续走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不如换条道路,重新出发! 

   


118****796 2021-05-24 06:41

年轻的时候不懂李鸿章认为他是叛国的小人,成熟了之后才慢慢了解到李鸿章的不易。李鸿章其实是一位为清朝呕心沥血的大臣。在外交上也为清做了很多的努力。

提到李鸿章,我们都会想到开发者_Go百科什么?洋务派的代表,中国的外交人,签订辱华和约的人。但是其实李鸿章是晚清时候非常有才能的人,可以称得上是中流砥柱。

小的时候看到历史书,看到李鸿章都会觉得他特别不好,为什么要签订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现在才了解,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并不是他想签的,而是清朝政府的无能腐败导致的。

李鸿章虽然是签订条约的人,但是在这其中,他为了合约做了很多的努力。他一直争取着清政府应有的权利。弱国无外交,李鸿章在外国势力的面前一直都在被打压。

李鸿章在签订条约和在外国谈判的过程中受到了无数次刺杀,在这期间还失去了自己的一只眼睛。即便如此,他还利用自己被刺杀的事情,不断的争取着条件,减少了条约中赔款的白银数量。

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是这样夸赞李鸿章的,“李鸿章是大清王朝唯一,可以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连当时的敌人都如此称赞李鸿章,可见他是有多么的优秀。

而且真正签下条约的其实应该是晚清政府,而不应该让李鸿章一人来承担这个责任。作为一位官员,他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自己的责任。真真正正是清朝的中流砥柱。


u_109783163 2021-05-24 06:45

开发者_高级运维 以前以为李鸿章是一个卖国贼,后来了解多了就知道他其实是爱国的 只是当时迫不得已被列强和慈禧压制,个人才能无处可施。签马关条约李鸿章身中一枪换来了减免大清一亿赔款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开发者_开发技巧 2021-05-24 06:49

因为年纪小的时候,不知道李鸿章一心为国为名,等年纪大了才理解到了。

一、李鸿章的仕途之路

李鸿章年少的时候考试不及格,根本就没有机会当官,他的父亲看到这样就把李鸿章带到了曾国藩哪里学习,李鸿章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就认真跟曾国藩学习了3年,再去考试,没有想到这次妥妥榜上有名,就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但是他的仕途之路走并不好,怎么都上升不了,他感觉很迷茫,就对自己进行的认真的思考和反思。

二、辞工

李鸿章想来想去就做了辞工的决定,跑过去老师曾国藩哪里当幕僚,每天跟老师学习,都有新的发现,老师会教他带兵打仗,政治经济各方面,可以说李鸿章在这里是进步神速的。就像一块海绵吸住水分一样。

三、带兵攻打上海

太平天国爆发了,上海就快要没有救了,曾国藩就派李鸿章去,没有想到李鸿章一战成名,曾国藩趁机给李鸿章要了一个官位江苏巡抚,也是因为这个官位,李鸿章后半辈子都跟大清挂上钩了。

李鸿章是生不逢时,他是一个有着政治外交军事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可惜他没有遇到明君,他一个人再怎么努力,还是换不回来国家,国家还是给西方列强掏空了,我们只是看到他签了很多份辱国文书,要知道真正下命令不是他,而且上位者。要不是他估计大清灭的更加快,要不是他努力跟外国政治谈判,估计我们要赔更多的银子了。

总结一下,可惜是那个时代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了,所以现在的人民才会说:“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