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Python之变量命名规则详解

目录
  • 1. 硬性规则
  • 2. “三要” 原则
    • 2.1. 要体现变量的 “实际作用”,拒绝 “无意义命名”
    • 2.2. 要让变量名 “自解释”,减少注释依赖
    • 2.3. 函数命名要 “明确功能”,不要怕 “长”
  • 3. “三不要” 原则(⚠️避坑指南)
    • 3.1. 不要 “自造缩写”
    • 3.2. 不要忽略 “英文语法”,注意单复数、动名词
    • 3.3. 不要 “滥用下划线”,避免过长或冗余
  • 4. QA
    • 4.1. 变量名用 “蛇形命名法” 还是 “驼峰命名法”?
    • 4.2. 什么时候用 “单下划线开头” 的变量(如_user_name)?
    • 4.3. 变量名太长怎么办?
    • 4.4. 可以用中文作为变量名吗?
  • 5. 总结

    在 python 编程中,变量命名看似是 “小事”,却直接影响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甚至团队协作效率。

    糟糕的命名会让后续调试、迭代变得举步维艰 —&mdpythonash; 想想看,当你接手一个包含a1str_1func_x这类变量的项目时,是不是要花大量时间猜测它们的用途?

    这篇文章将从 “基础规则” 到 “进阶规范”,结合 “三要三不要” 原则,避开常见坑。

    1. 硬性规则

    在谈 “规范” 之前,必须先明确 Python 语法层面的 “强制要求”—— 违反这些规则,代码会直接报错,根本无法运行。

    只能包含字母、数字和下划线变量名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a-z, A-Z)或php下划线(_),不能以数字开头。

    • ✅ 合法:user_nameage_18_total_score
    • ❌ 非法:18_age(以数字开头)、user-name(包含连字符)、user@name(包含特殊符号)

    区分大小写Python 对大小写敏感,Useruser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变量。示例:

    user = "Lyle"
    User = "Tom"
    
    print(user)  # 输出:Lyle
    print(User)  # 输出:Tom
    

    不能使用关键字 / 保留字关键字是 Python 内置的、有特殊含义的单词(如ifforclass等),不能作为变量名。如何查看所有关键字?可以用以下代码:

    import keyword
    
    print(keyword.kwlist)
    print(len(keyword.kwlist)
    
    ['False', 'None', 'True', 'and', 'as', 'assert', 'async', 'await', 'break', 'class', 'continue', 'def', 'del', 'elif', 'else', 'except', 'finally', 'for', 'from', 'global', 'if', 'import', 'in', 'is', 'lambda', 'nonlocal', 'not', 'or', 'pass', 'raise', 'return', 'try', 'while', 'with', 'yield']
    35
    

    ❌ 错误示例:if = 10if是关键字)、class = "学生"class是关键字)

    2. “三要” 原则

    语法规则保证代码能运行,而 &http://www.devze.comldquo;三要” 原则则保证代码 “好读、好维护”。核心思路是:让变量名 “自解释”,减少注释依赖

    2.1. 要体现变量的 “实际作用”,拒绝 “无意义命名”

    如果一个变量名只能告诉你 “它是个字符串” 或 “它是个数字”,却无法说明 “它存的是什么内容”,那就是无效命名。

    ❌ 反面示例:str_1num_1分别存的是什么?—— 需要猜!

    str_1 = "zhangsan@example.com"
    num_1 = 25
    
    print(f"用户信息:{str_1}, {num_1}")
    

    ✅ 正面示例:一看就知道存的是“用户邮箱”和“用户年龄”

    user_email = "zhangsan@example.com"
    user_age = 25
    
    print(f"用户信息:{user_email}, {user_age}")
    

    2.2. 要让变量名 “自解释”,减少注释依赖

    如果一个变量需要额外加注释才能说明用途,说明命名效率极低 —— 工程变大后,变量可能出现在多个文件中,注释容易遗漏或过时,导致可读性骤降。

    ❌ 反面示例(依赖注释):

    # 注释:这个变量存的是用户是否已实名认证(True=已认证,False=未认证)
    user_flag: bool = True  # 问题:flag太泛,没有说明“什么flag”
    

    ✅ 正面示例(自解释,无需注释):

    # 优点:变量名直接说明“用户是否已实名认证”,无需额外注释
    user_is_certified: bool = True
    

    2.3. 函数命名要 “明确功能”,不要怕 “长”

    函数名的核心是 “说明它做什么”,而不是 “它是什么类型”。很多新手怕函数名太长,用func1do_something这类泛泛的名字,反而增加理解成本 ——清晰比简短更重要

    ❌ 反面示例:

    # 问题:func1做什么?需要读函数内部代码才知道
    def func1(data):
        return [x for x in data if x > 60]
    
    # 调用时一脸懵:传什么data?返回什么结果?
    result = func1([85, 40, 72, 58])
    

    ✅ 正面示例:

    # 优点:函数名直接说明“筛选列表中大于60的元素”
    def filter_scores_above_60(scores):
        return [score for score in scores if score > 60]
    
    # 调用时一目了然:传“分数列表”,得“及格分数”
    passed_scores = filter_scores_above_60([85, 40, 72, 58])
    print(passed_scores)  # 输出:[85, 72]
    

    3. “三android不要” 原则(⚠️避坑指南)

    除了 “要做什么”,更要明确 “不要做什么”—— 这些细节容易被忽略,却会让代码变得混乱。

    3.1. 不要 “自造缩写”

    缩写的目的是简化命名,而不是制造 “密码”。如果你的缩写只有自己能懂,团队其他人需要花时间猜测,就失去了意义。必须使用行业或 Python 社区通用的缩写

    ❌ 反面示例(自造缩写):

    # 问题:nm和thrs是什么?第一次接触代码的成员可能看不懂
    
    nm: str = 'Lyle'
    thrs: float = 30.0  # 自造:thrs=threshold
    pwd = "123456"   # 自造:pwd=password(虽常见,但建议写全password更清晰)
    

    ✅ 正面示例(通用缩写):

    # 通用缩写:id(identity)、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user_id: str = "1001"
    user_password: str = "123456"  # 密码建议写全,避免歧义
    config_path: str = "config.ini"
    
    # 复杂场景可用通用缩写(如API、SDK)
    api_key: str = "abc123def456"
    sdk_version: str = "3.8.0"
    

    3.2. 不要忽略 “英文语法”,注意单复数、动名词

    变量名的语法错误会传递错误信息 —— 比如用单数表示 “多个元素”,用名词表示 “一个动作”,都会误导。

    ❌ 反面示例(语法错误):

    # 问题1:user存的是列表(多个用户),却用单数
    user = ["Lyle", "Tom", "Jerry"]
    print(f"用户数量:{len(user)}")  # 逻辑上没问题,但语法误导
    
    # 问题2:get_user是“获取用户”的动作,却用来存“用户信息”(名词)
    get_user = "Tony"
    
    # 问题3:calculate_total是动词短语,却用来存“结果”(名词)
    calculate_total = 1500  # 实际是“总金额”
    

    ✅ 正面示例(语法正确):

    # 规则1:单数表“单个”,复数表“多个”
    users = ["Lyle", "Tom", "Jerry"]  # 列表用复数
    print(f"用户数量:{len(users)}")
    
    # 规则2:变量用“名词”,函数用“动词/动名词”(表动作)
    user_info = "Tony"  # 变量:名词(用户信息)
    total_amount = 1500  # 变量:名词(总金额)
    
    # 规则3:函数用“动词开头”(如get_、filter_、calculate_)表动作
    def get_user_info(user_id):  # 函数:动词(获取用户信息)
        return f"用户ID {user_id} 的信息"
    

    3.3. 不要 “滥用下划线”,避免过长或冗余

    下划线是 Python 推荐的 “蛇形命名法”(snake_case)的核心,但不是越多越好。冗余的下划线会让变量名变长,反而降低可读性。

    ❌ 反面示例(滥用下划线):

    # 问题1:冗余的“_of”“_for”,可简化
    user_name_of_student = "Lyle"  # 简化为 student_name
    score_list_for_math = [90, 85, 92]  # 简化为 math_scores
    
    # 问题2:无意义的前缀,增加长度
    var_user_age = 20  # 前缀var_毫无意义,直接用user_age
    data_order_total = 300  # 前缀data_冗余,直接用order_total
    

    ✅ 正面示例(简洁合理):

    student_name = "Lyle"
    math_scores = [90, 85, 92]
    user_age = 20
    order_total = 300
    

    4. QA

    4.1. 变量名用 “蛇形命名法” 还是 “驼峰命名法”?

    Python 官方推荐蛇形命名法(snake_case,全小写 + 下划线分隔),适用于变量、函数、模块;而驼峰命名法(CamelCase,首字母大写)主要用于类名(如UserInfoStudentScore)。

    示例:

    # 蛇形命名法(变量、函数)
    user_address = "北京市朝阳区"
    def calculate_discount(price):
        return price * 0.8
    
    # 驼峰命名法(类名)
    class UserInfo: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4.2. 什么时候用 “单下划线开头” 的变量(如_user_name)?

    这是 Python 的 “约定俗成”,表示该变量是 “内部变量”,不建议外部直接访问(类似其他语言的 “私有变量”)。虽然语法上不强制限制,但能提醒其他开发者 “不要随便修改”。

    示例: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core):
            self.name = name  # 公开变量,外部可访问
            self._score = score  # 内部变量,建议外部通过方法访问
        
        # 外部通过这个方法获取分数,而不是直接访问_score
    http://www.devze.com    def get_score(self):
            return self._score
    

    4.3. 变量名太长怎么办?

    比如有一个变量的名称为calculate_monthly_user_payment_total

    首先,“长” 不是问题,“不清晰” 才是问题。如果确实过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优化:

    1. 检查是否有冗余词(如calculate可简化为calc,但需团队认可);
    2. 拆分逻辑(比如将复杂计算拆成多个小函数,变量名自然简化)。示例优化:

    Tip:Apple公司的变量名和函数名都非常长,但却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 原长变量名
    calculate_monthly_user_payment_total = 5000
    
    # 优化:拆分逻辑,变量名更简洁
    def calc_user_payment(monthly_fee):
        return monthly_fee * 12  # 假设年付是月付的12倍
    
    user_yearly_payment = calc_user_payment(5000)  # 简化为“用户年付款”
    

    4.4. 可以用中文作为变量名吗?

    考虑到代码的一致性,不推荐使用中文命名,但如有必要也可以使用中文进行命名

    5. 总结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 Python 变量命名的核心:让变量名像 “说明书” 一样清晰,让别人(包括 3 个月后的你)看一眼就知道它的用途

    记住三个核心点:

    1. 先遵守 “硬性规则”(字母 / 数字 / 下划线、区分大小写、不碰关键字);
    2. 再践行 “三要”(体现作用、自解释、函数名明确);
    3. 避开 “三不要”(不造缩写、不忽略语法、不滥用下划线)。

    以上为个人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编程客栈(www.devze.com)。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开发

    开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