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问答古画是谁画的呢??
《渔樵问答》的存谱最早见于明代萧鸾撰写的《杏庄太音续谱》,而古代琴谱《琴学初津》说此曲“令人有山林之想”。
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夫、樵夫的一席对话结果于无形中。那么,他们的对话中到底蕴藏了什么玄理呢?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北宋一部奇书《渔樵问对》。琴曲《渔樵问答》与《渔樵问对》也许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前者通过渔樵对话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而后者则试图通过简洁的对话,对世界做出根本性的哲学解释。
《渔樵问对》的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从而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
《渔樵问答》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夫问、渔夫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夫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
《渔樵问对》中的主角是渔夫,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夫之口。在书中,渔夫已成“道”的化身。渔夫作为“圣者”与“道”的化身,由来已久。《庄子•杂篇•渔父》中曾记述了孔子和一个渔夫的详细对话,对话中渔夫对孔子大段阐述了道家的无为之境,孔子叹服,尊称渔夫为“圣者”。屈原所著《楚辞》中的《渔父》一章讲了这么一则故事,屈原被放逐后,游于江边,看起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问屈原为何流落于此,屈原回答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因而被放逐到这里。渔父劝屈原该看破世人世事,不必“深思高举”,屈原不听,而渔父莞尔而笑,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歌开发者_StackOverflow远去。渔父在这里已成为一个欲引屈原“悟道”的先知。
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东汉的严子陵,早年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旧相识,刘秀很赏识他。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
李太白曾有诗云“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清代王士祯也曾画《题秋江独钓图》,举重若轻,轻描淡写地绘就一幅渔人秋江独钓的胜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历史上“樵”的代表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朱买臣早年出身贫寒,常常上山打柴,靠卖薪度日,后妻子因忍受不了贫困而离开了他。有人说“樵”有禅意,这种说法待考。《渔樵问答》一曲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种境界令人叹服,然古往今来几人能够?虽向往之,实不能也。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