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肝癌的靶向性治疗的现状如何??

枫叶102111 2021-07-27 18:04


肿瘤的临床治疗已进入根据患者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而进行个体化靶向性治疗时代,肝癌的治疗也如此。肿瘤基因治疗本身即是在分子水平以特定的目的基因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在靶向性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于肿瘤基因治疗这一总体上仍处于研究阶段的治疗模式而言,靶向性基因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是使目的基因靶向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开发者_运维技巧表达,而利用肿瘤细胞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实现这一策略的手段,如利用肿瘤细胞中各种高表达的生存素(survivin)、端粒酶逆转录酶活性亚基(TERT)、中期因子(midkine,MK)、癌胚抗原(CEA)以及AFP等基因的启动子。


MiniMiss尐尐姐 2021-07-27 18:11


应该说肝癌靶向治疗是所有肿瘤中发展最快的了,原因在于肝脏的被动靶向效应。 被动靶向制剂也称自然靶开发者_运维知识库向制剂。载药微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尤其是肝脏的Kupffer细胞)摄取,因此是通过正常生理过程运送至肝、脾等器官,若要求达到其他部位就有困难。被动靶向的微粒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微粒的粒径大小。通常粒径在2.5-10μm时,大部分积集于巨噬细胞。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200-400nm的纳米球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除,小于50nm的微粒则聚集于骨髓。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毛细血管以机械过滤的方式截留,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泡。
药物靶向设计一般是针对药物载体,载体表面配基修饰是目前纳米药物靶向传递的重要研究基础,包括小分子配体,蛋白、多肽等多种形式,利用配体与细胞膜表面相应受体特异性识别作用增强纳米药物的入胞效率。比如壳聚糖纳米粒表面接枝细胞靶向肽RGD后,肿瘤部位药物累积显著提升。然而,实际临床应用中,目前所有的靶向药物作用都非常有限,分析细胞方面的原因,研究者分析细胞内吞相关问题不要包括,配体密度不可控,肿瘤细胞异质性,受体内化率低,受体表达下降等。实际上,纳米药物靶向传递面临的问题有很多方面。 在体外实验中,药物-细胞作用是没有中间障碍的,药物浓度可以随意调节,细胞系受体表达也保持稳定,靶向修饰的药物通常可以较非靶向药物内吞、药效产生显著提高,几乎一做一个准,然而体内试验过程发现,靶向修饰对药物在病灶处的累积并无显著影响。再比如靶向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药物,靶向肝脏的话可以17%药物到达肝脏,而其他器官甚至连0.01%都达不到,再比如这几种靶向药物,临床疗效的改善可能仅源于EPR效应的被动靶向或局部给药。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