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在公交上看到的新闻,我国退运125万吨转基因玉米,这是要控制转基因食品了么??
转基因作物具有一定风险性,但主开发者_运维知识库要是在于生态方面的考虑,而对于人体的危害,应该说风险很小。可以举Bt毒蛋白基因的例子来说明。
我们已经知道Bt毒蛋白,当初Bt之所以被应用在转基因作物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靶标生物体的范围比较“窄”,即只针对鳞翅目和鞘翅目(甲虫)的害虫有效。当然,现在也有一些Bt的亚种被用于防治线虫上。
Bt毒蛋白的杀虫机理:Bt的单体与昆虫中的第一受体氨基肽酶N结合后,被某种蛋白酶做了进一步的切割修饰,然后形成四聚体再与第二受体钙粘蛋白相结合。与钙粘蛋白结合后,Bt的空间构象会发生变化,其结果是Domain I(存在于昆虫碱性肠道中的一种蛋白的一个功能域)插入肠壁细胞膜内,造成非特异性穿孔,进而导致肠壁细胞破裂,并最终致使昆虫死亡。简单概括地说,Bt杀虫的主要过程就是:摄入=〉激活=〉锚碇=〉穿孔=〉致死。其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Bt就会丧失杀虫效力。
因而可以说,Bt对人类是无害的。一方面,人的胃是酸性环境,这使Domain I难以存在,而且消化道内也不存在能与Bt结合的受体,所以Bt对人体及其他非靶标生物体是非常安全的。另一方面,Bt对蛾子和甲虫等“近亲”没有毒力,那么对“远亲”人类也就没有毒性的可能了。
所以,基于目前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少的现状,不必对已验证多年的大宗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进行限制,也不必限制大宗的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加工和进口。
qkoufu57678 2021-08-04 13:23 开发者_高级运维
东北的玉米多得吃不掉,放着都发霉,还要什么转基因的玉米,况且基因检测证实了是含有转基因成分,而多得吃不了的玉米没有,自然就退掉了
鲁绮露 开发者_如何学Go 2021-08-04 13:25
楼上提到东北玉米多,你可知道好多地方是转基因品种?大连周边区县全是转基因玉米,今年还有一个倒卖转基因种子的大佬被抓。据说各国间进出口的玉米等都含转基因成分,查或不查、退或不退主要看两国关系是不是足够融洽,只要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总能找到借口退货的。
qkoufu5114 2021-08-04 13:31
对于转基因的态度,中国官方立场历来要求“审慎”。125万吨转基因玉米含有的MIR162转基因成分含抗虫基因。由瑞士先正达公司开发。该技术被美国、加拿大、巴西和阿根廷批准种植,日本、韩国、开发者_如何学C欧盟等地已批准进口。
基于审慎,从2010年3月,先正达提交材料申请转基因玉米MIR162入境开始算起,至今已经超过四年。2013年12月,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回应,针对先正达提交的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正在评审。
原因在于,先正达多次提供的“相关材料和实验数据不是很完整,并存在一些问题”,农业部要求其“补充材料和实验数据”。而2013年11月份的申请,目前正在评审过程中。
不过,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农业部应当自收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270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也就意味着,先正达将在七八月份得到批准与否的通知。
受比较效益带动,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2012年,玉米产量首次超过稻谷,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尽管如此,仍然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进口成了很自然的选择。
蒋Yule 2021-08-04 13:33
不是要控制转基因食品,而是因为这125万吨转基因玉米中检出未经我国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
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各口岸检验检疫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部门一旦在进境农产品中检出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成分,一律作退运或销毁处理。
MIR162是抗鳞翅目昆虫的转基因玉米。MIR162转基因成份是转入了来源于苏云杆菌菌株AB88和AB424的Vip3a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不同于传统苏云杆菌抗虫性内毒素(Cry)的新型抗虫蛋白。只有抵制非法转基因生物的入侵,才能够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具体新闻如下,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自2013年10月深圳口岸从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未经我国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后,截至今年6月16日,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在125.2万吨进口美国玉米及其制品中检出MIR162转基因成分,对这125.2万吨进口玉米及其制品,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均依法作出了退运处理。
ty_117039366 2021-08-04 13:34
自从第一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1983年在美国问世以来,10年后第一种转基因食物——延熟型番燕在美国诞生并进行商业化生产。随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转基因技术研究、转基因植物种植和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热潮。
在我国,1986年3月国家启动开发者_如何转开发了投资百亿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科学技术领域排在首要位置。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启动的“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成为投资接近10亿的重大科研项目,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被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2009年12月31円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指出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新品种的产业化。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转基因食品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英国的疯牛病、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美国的三里岛等一系列事件的爆发促使了公众对科学技术风险性的反思。在转基因领域,英国的转基因土豆事件、加拿大的超级杂草事件、美国的斑蝶事件、墨西哥的玉米污染事件和我国的BT棉花事件等极大的加重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风险性的担忧和安全性的怀疑。
各国由于受到自然资源、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经济利益、文化传统以及公众风险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在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政策上有很大的差异(杨印生等,2008)。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在转基因食品审批、管理法规和标识制度方面的政策十分宽松,在转基因食品的管理理念上采用的是“实质等同原则”,在管理方法上反对采取不同于常规产品的管理方法,也不强制要求在转基因食品上张贴标签。第二类是以欧盟为代表,在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上非常严格,采取谨慎和保守的政策,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流通严格管理,在管理模式上实行以“谨慎性原则”为基础的过程管理模式,并强制要求在转基因食品上张贴标签。第三类是以日本为代表,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较为严格,但相对于欧盟来讲,较为平和,采取的是“不鼓励、不抵制、适当发展”的原则。与日本相似,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政策是在保障国民生命健康的前提下,合理的发展转基因技术。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