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80后垃圾分类达人8年踏遍百余小区量身“定制”分类方案?

在海淀街小南庄社区,垃圾分类已经成为这里的新时尚。小南庄社区建立了全种类的智能机柜分类车站,以互联网站模式帮助垃圾分类,居民只需对着智能机柜中央的屏幕磨脸,就可以简单地投入各种生活垃圾,投入完成后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报酬。

同样,在香山街四王府村,垃圾移动分类回收车来回奔波于各条街。每天早晚两个时段,伴随着“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的喇叭声,居民纷纷提着自家的垃圾前来排队投放,大家只需在机器上刷一下“垃圾分类管理卡”,就能在家门口投放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同时完成投放垃圾称重和积分数据的系统录入。

这些垃圾分类创新工作模式的背后,都有一家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公司的身影。公司的创始人是80后青年,他在8年内走遍海淀区100多个住宅区,结合各住宅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土地条件定制垃圾分类方案,服务的社区均达到100%的审查作业标准,他也获得了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授予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称号。他是梅昌林。

我希望在垃圾分类方面,为青年的智慧做出贡献。2007年,梅昌林从部队退休,之后在北京创业,从事环卫清洁。当时北京召开2008年奥运会,非常重视环境管理,我也希望为北京的环境出力。梅昌林说。几年来,他公司的环卫清洁得到了街道的认可和肯定,2012年,海淀三环区想做垃圾分类试验,首先找到梅昌林,希望他能承担这项任务。当时梅昌林对垃圾分类只有初步认识,但他意识到这是今后城市发展的大趋势,答应了。既然要做试点推广,分类的硬件设施一定不能落后,但在当时的市场上,智能回收机比较流行,回收机只能接收可回收垃圾,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无处不在。

智能回收机定位为回收,我们的智能垃圾分类机定位为分类。梅昌林告诉北青报记者,那几年,他和公司唯一的技术人员经常在各科技博物馆和这些智能回收机的公司之间游泳,偷学了很多大数据处理、磨脸传感等最先进的技术,最终他们设计的第一台智能垃圾分类机于2018年正式落地。与以前的智能回收机相比,智能垃圾分类机增加了4种常见的分类桶,居民在投入卡时,智能桶站可以自动称重,保管居民投入垃圾的重量,进行保管。

目前,智能垃圾分类站已建成15个,在海淀区12个小区运营,去年8月,梅昌林领导公司员工开发的垃圾分类奇全品类分类平台正式运营。该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可以在有条件的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实现社区垃圾回收的全权复盖、无死角,保证居民和社区产生的垃圾都能在平台上有效处理。

智能垃圾分类站的开发者_开发问答投入使用,得到了小区居民的称赞。但梅昌林访问一些住宅区时,桶站价格相对较高,体积较大,资金不足或空间有限的住宅区令人失望。因此,梅昌林和同事们召开了很多会议,希望开发小型、方便、经济实惠的机器。投入智能垃圾箱主要是为了数据统计,其实小机器完全可以。

今年上半年,车载智能称重系统问世,梅昌林表示,该设备耗电少,携带方便,可存储数百种垃圾数据,非常方便。这种小机器目前应用于海淀区香山街。

“其实做垃圾分类工作利润不高、工序比较繁琐,人力物力投入还大。”梅昌林说,但之所以坚持到现在,就是因为每当他帮助一个小区“定制”出一套垃圾分类解决方案,并引领了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新习惯时,心里那种满足感和获得感是其他任何事都不能比的,“能在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上出一份力,还是很自豪的。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