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光明日报:“新文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新文科概念逐渐火热起来。

事实上,新文科出现比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晚。2018年10月,教育部决定实施六优一拔计划2.0,其中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原数学、物理学等基础上,首次增加了心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

新文科新在哪里?新文科和传统文科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特点?目前,新文科建设如何培养高中人才,面临什么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多学科合作:新文科符合现代社会需求

新文科的新必须从传统文科的旧开始。

总的来说,各类学科和整个科学都在高度分化的同时,面向综合,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的老教授马费成为了说明。到目前为止,人们在没有条件认识事物的全貌时,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不同的事物,必须将整体的科学划分为专业、狭窄的学科专业。这样,虽然研究效率提高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学科之间相互隔离、不相互交流的局面。

这类专业之间的隔阂,在文科领域尤为严重。传统文科讲究专业培养,专业划分明显,学科建设任务明确,但人才培养难以博通,容易形成专业壁垒,约束人才全面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童文胜直言,在学术研究中,我国文科教育学术原创能力不强,数量不足,专家不足,现实不足,传统文科在某些领域无法实现超越和创新。

尽管如此,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孙文文仍反对将传统文科的不足和新文科出现视为因果关系,简单地联系在一起。在时代的转变时期,学科建设的问题总是受到关注。孙文说:时代有时代文科。传统文科教育完成了其承担的历史使命新文科的提出,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两者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

在马费成看来,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伦理和道德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人们从未参与过的深层次社会文化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明显不能依靠单一的学科,必须多学科合作。因此,新兴的文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出现在多学科和研究方式。在他看来,新文科的提出,正是寄希望于文科内部融通、文理交叉研究、认识和解决学科本身、人和社会的复杂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曹胜高对此表示认同,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的提升,试图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基于广泛的学术视角、广泛的问题意识和深刻的学术积累,为学生提供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素养训练。

融入信息技术:新文科重建思维体系

阅读文科专业10年,陕西师范大学博士林贤发现说文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解字

中华古典古籍库等文科数据库被引进林贤学的专业汉语文字学。与此类似,许多老牌文科专业也在被注入大数据的基因。林贤笑着说,搜索文献用例和用语的累活重活完全可以交给电脑。

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提高了学习一些文科专业的便利性,但社会计算、金融科学技术、空间计量经济学、技术哲学、计算语言学等新兴文科专业、方向的兴起更加强调了新文科的特征:综合、跨学科、融通性。

马费成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研究场景,新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的应用使文科整体的研究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很多无法开展的人文社会问题都有了新的研究手段。在技术发展面前,新文科也面临挑战。

首先是技术和专业的差距,马费成为坦言,文科学家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无法有效利用技术工具解决本领域的研究问题,但计算系统的建设者、平台工具开发者往往缺乏相关领域的知识,无法有效地捕捉文科学家的真正需求,无法发挥技术对研究的辅助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取代了一些传统文科研究者,同时创新了传统文科的研究场景和研究方式。马费成对表示忧虑,这个过程容易出现技术主导一切,让技术代替研究者作出判断,失去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意义和批判性思考,第二是文科学家对技术本身的偏见,容易引起文科学家的不安,在一定程度上怀疑新技术的使开发者_运维百科用,抵抗。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表示,新文科不是新技术文科或文科新技术,不能把新文科视为新工具和方法的简单应用,而是要真正拥抱和融入新技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重建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更好地应对和说明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关系。

转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文科知识塔基

近年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等大学出现人文科学实验班,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大学出现大学教育模式,这些尝试作为我国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经验。

2002年,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招收了首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博士生,由中文、历史、哲学、考古等人文学科博士生领导集体授课,使学生能够了解相邻学科和相关专业的知识。在综合素养评定、博士论文选题、写作和答辩过程中,各学科的老师进行相应的指导。曹胜高是第一个博士生之一。

新文科的意义在于更强调文科专业基础的融通性。曹胜高表示,新文科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储备金字塔的稳定塔基,再次进入专业学习,形成牢固的塔身和更高耸的塔尖。

曹胜高既以学生身份参与过文科教育模式改革的试点,现在又以院长的身份布局学院新文科建设。他坦白说:新文科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教师。

受到现在专业细致的培养体制的限制,现在高中新文科教师不足,需要重视文科实验班、创新班教师的配置。既要选择熟悉相邻专业、尊重相邻学科的老师对学生进行理念引导,也需要授课老师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

“当前高校里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但是,人文研究与自然科学不同,学问就像炖汤一样,需要慢慢煮。儿童胜文坦白了文科教师的束缚,减少了业绩评价和论文发表等硬性要求,打破了科研制度管理行政化的束缚。

新文科建设不能隐藏文的本质

与新工科相比,新文科只是初露端倪,大规模、实质性的建设还没有完全落地。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新文科至少意味着教育方法的改革。据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韩经太介绍,以文学专业为例,至今为止过于重视文学史的史而忽视了文学本身,文学教育忽视了性格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简单地把创造力的活跃变成了知识的积累。

决不能简单地拼写中文、历史、哲学、艺术等课程。新文科建设最害怕形式流动,看起来很激烈,但最终培养了中文不如中文系、哲学不如哲学系、历史不如历史系的学生。曹胜高认为,关键问题是要明确新文科定位,不是组织形式的变化,而是教育内容的变化,旨在超越现有的专业限制和学科限制,培养专业素养高、学术能力强、综合实力强、创造视野的新人才。

新文科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价值取向,找准与新时代文科发展不相适应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走融会贯通的道路,沈壮海认为,这融会贯通是在多个层面进行的,首先是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融会贯通,其次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会贯通,再次是更深更广泛意义上的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会贯通。

在韩经太看来,新文科建设不能一味趋新,新文科既不是理科化的文科,也不是哲学化的文学或者文学化的哲学。他提醒,当前人们对新文科的理解,大都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强调其“融通性”,但是,在文理融通的过程中,不能遮蔽“文”的本质;文理交汇后,须更加重视和凸显“文”的特质。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