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学子三下乡||扬民族文化,让非遗永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珍贵财富,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所蕴含的浓浓中华情,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持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保护和利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培养民族认同感,提高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
秀山花灯是一种集歌、舞、戏剧和民间吹打于一体的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综合性民俗表演艺术,起源于唐宋,主要流传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及其周边地区。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秀山花灯为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宣传和保护非遗产,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花灯秀实践团三乡活动正式开始。
7月14日,实践队员们来到重庆市秀山县,开始了花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访问之旅。
7月15日早上实践团来到花灯街,参观了具有花灯特色的桥梁建筑,这里的花灯舞蹈动作与中国式风格紧密结合,不仅衬托出古风古韵的感觉,还强烈宣传了花灯文化。
中午,实践团一行人又前往了秀山文化馆和博物馆,只为进一步了解花灯文化。众所周知,博物馆提供的不仅是物化的收集和合并,也是精神的收集,反映了国家、地区、城市的精神文化厚度。进馆后开发者_运维知识库,可见壁上刻画着花灯祭神仪式和悬挂的花灯。馆内还有大量宣传和记录花灯文化的专业书籍,藏有独具特色的服饰、乐器、纸扎等。
此次博物馆的参观也为实践团成员们提供了丰富的第二课堂,让她们看到了馆内藏品的丰富多彩,感受到了花灯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展了文化知识。随着博物馆展览业务的发展,花灯文化一定会让很多人知道,相信对重庆市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切实感受到花灯歌舞的魅力,
7月16日上午,实践团去秀山县膏田乡道罗村访问了花灯文化传承人杨更高、杨再光、杨再江三位老师,看到了三兄弟表演的玫瑰锣鼓和歌曲《黄杨扁担》。
7月17日,三乡活动也在跟进中,今天实践团采访了花灯继承人杨再高先生,目睹了代表秀山在各地比赛中获得的荣誉。团队队员们还有幸见到了王世金老师,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花灯戏表演的王世金老师就开始创作花灯戏曲,同时系统整理秀山花灯文史资料。他访问全县,收集散落在民间的灯光剧和历史,制作成册。通过此次采访,实践团队成员们也得知了目前花灯传承面临的一些问题。作为花灯传承人之一,王老师说:“现在花灯歌舞讲究原生态,民间音乐不光要唱的出来,还要有表演能力。现在要做的是恢复生态,追求自然美。这也是为什么杨家三兄弟在演玫瑰锣鼓时以苞谷林为背景。
7月18日赶上朝阳,实践团来到秀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联系非遗留专家刘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媛采访中得知,目前花灯歌舞在各乡镇都有专门的宣传和推广活动,相关部门还加大财力设立了传习所和教育保护基地。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