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正式运营进入倒计时:第三方支付市场监管升级?
中央银行支付结算司8日4日发表的文件,给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原本的行业结构带来了变数。
以前第三方支付普遍采用的直接银行模式进行资金转移清算的方式,要求全部转移到网络平台进行处理,并提出了明确的正式运营时间点2018年6月30日。网络正式生效不到一年的倒计时。
资金流转的路径有何不同?
网络连接,即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可以说是第一个面向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清算网络,旨在为支付宝、财付通等机开发者_StackOverflow构建立共有的转移清算平台,由中央银行监督。
那么,中央银行为什么引进网络连接呢?它会带来什么样的操作模式?资金流动的途径和以前有什么区别?
近年来,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增长3倍,为38兆元(5.5兆元)。而其中,支付宝、财付通占比超过九成。
这种势头在今年仍在延续。据中央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9470.90亿件,金额26.47兆元,比上年增加60.13%,下降42.47%。
年初,支付宝主张在5年内将全中国推进到没有现金的社会,微信在2015年也提出了建议。互联网巨头们对支付市场的疯狂竞争从侧面证明了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热情。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网络支付带来了便利,也有个人信息的保护等安全上的危险。对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如何创新监督,试验监督层的智慧。
在网联方案诞生之前,第三方支付公司采取的是与银行一对多的对接模式,即用户在支付公司开立虚拟账户,支付公司再利用其跟很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在各行开有账户以完成汇款,同样达到跨行转账的目的。
这个过程当中会有什么问题呢?专家解读称,这种直连银行完美绕开央行清算系统的方式的确有一定用户优势,却使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具体的交易信息和准确的资金流向,有可能成为非法交易、洗钱等恶性事件滋生的土壤。
通过网联实现对第三方机构的收编,被认为有利于及早发觉潜伏中的风险。业内人士表示,这将结束当前第三方机构野蛮增长的局面,透明资金流动的途径,有利于整个行业的长安全。
网络出生后,折射监督升级
7月中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积极解决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期识别,早期警告,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作为网络专业整治的一部分,第三方支付行业风险的监督在实践中逐渐升级。
此前下发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移动支付企业必须具备第三方支付牌照。今年1月13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让互联网金融支付机构交付客户备付金。
在完善顶层设计的同时,中央银行继续紧缩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行和更新,违反机构的出发频率、力量也有增强的倾向。据统计,截至2016年,中央银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处以数十张罚款,处罚金额超过亿元,其中违反相关清算管理规定,去年8月对易宝支付罚款和没收违法收入合计达到5295万元。
两大支付巨头也无法生存。以今年5月为例,中央银行首次向财付通和支付宝开出违章停车票,被认为是当局重拳整治第三者支付行业监督的决心。
监督死角不能单纯依靠风险集中暴露后的通报处罚,从源头上逐渐出现第三者支付统一监督的必要性。其实,网联的筹建已经讨论了两三年。自2016年8月获得批准以来,网络试运行已经超过4个月了。目前,已有财付通、网银在线、快钱、支付宝、平安支付等机构完成访问。
但最终网络能否兼顾创新和风险,面临用户体验、技术水平等挑战,网络还经历着不断完善的过程。业内人士表示,网络在线揭开了支付清算领域的新篇章,这是时代的结束,也是时代的开始。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