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特有前列腺癌“基因密码”被破解,这项研究成果意义何在??
973 首席科学家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医院孙颖浩教授运用 RNA-seq 技术首次对中国人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新型融合基因、癌相关长链非编码 RNA、异构体和点突变。研究发现,在欧美人群中普遍高频表达(50-80%)的融合基因 TMPRSS2-ERG 在中国人群中的表达率仅有 20% 左右,而在欧美人群中尚未发现的融合基因 CTAGE5-KHDRBS3 和 USP9Y-TTTY15 在中国人群中却有很高的表达频率,分别为 37% 和 35.2%,提示这些融合基因具有中国人群特异性。
研究人员发现多个癌组织差异性表达的长链非编码 RNA 进行了验证,发现 PCA3,FR0348383 和 MALAT-1 在癌组织中的过表达率分别为 80%,72.5% 和 82.5%,FR0257520 在癌组织中的低表达率为 82开发者_如何学Python.5%。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并验证了 PSA 新型异构体,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研究人员根据此次研究结果绘制了中国人群特异性的前列腺癌图谱,提出了 3 条关键信号通路,为深入认识中国人群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奠定基础。这些研究成果是第二代测序的成功范例,首次揭示了中国人群前列腺癌的全貌,新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前列腺癌的诊断、发病演化机制和种族差异性提供了新线索。
苏媛琳 2021-09-28 09:55
莫曾南在国际顶级科学杂志《自开发者_Python百科然》系列期刊《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的论文《中国男性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2个位于9q31.2 和19q13.4的前列腺癌易感基因位点》,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前列腺癌在欧美被称为男性健康第一杀手,最近10年来在中国男性中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国际医学界公认,“易感基因位点”是基因在人染色体上占有的特定位置,“易感基因位点”越多,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就越高。了解患者的基因型,有助于医疗部门针对病人进行个性化预防和治疗,帮助患者先期掌握基因突变的可能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