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听听大家对肿瘤靶向治疗的看法:过去、现在与未来……?
1、肿瘤靶向治疗的现状
靶向治疗的作用位点可以是细胞受体、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或者一个基因片段。靶向治疗实际属于病理生理治疗,也就是封闭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受体和纠正其病理过程。由于这类药物具有靶向性和非细胞毒开发者_运维问答性的特点,主要对肿瘤细胞起调节作用和稳定作用。
近年来,针对信号转导、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人们正在研发几种新型药物,并且已取得了重要成果。肿瘤靶向治疗在短短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但从临床角度看,靶向治疗目前刚刚开始应用,还处于入门阶段。虽然它很有潜力,但并不能代替手术、化疗和放疗等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不可盲目使用。
2、肿瘤靶向治疗的药物
信号转导抑制剂。有伊马替尼、吉非替尼、艾罗替尼。伊马替尼为一种合成的苯氨嘧啶衍生物,主要治疗CML。CML的分子病因是费城染色体,是由染色体9和22易位所造成的。伊马替尼恰好能阻断ATP连接到Bcr—Abl酪氨酸激酶,从而抑制了后者的活性。
单克隆抗体。有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利妥昔单抗为针对B细胞CD20抗原研制的高纯度单克隆抗体。进人人体后,利妥昔单抗和CD20特异性结合,导致B细胞溶解,从而抑制B细胞增殖,诱导B细胞凋亡和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
3、肿瘤靶向治疗的前景
从临床治疗发展的进程看,强强联合是一种趋势。如何把多种有效的药物合理地联合应用,最大限度地增加抗肿瘤疗效,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联合应用包3种方式:(1)同类靶向药物的联合;(2)同一靶点,但针对不同位点的药物联合;(3)不同靶点的药物联合。由于前两种联合存在受体饱和及竞争性结合等问题,临床上以第3种联合用药方式多见。虽然几项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小分子物质与化疗联合不增加疗效,生存无受益,但单克隆抗体却显示出与化疗的协同效应,从疗效到生存时间均有优势。这对肿瘤治疗的个体化和进一步提高疗效,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靶向药物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这需要从药物作用机制来考虑。例如:利妥昔单抗抑制B淋巴细胞,长期应用必然导致B淋巴细胞低下,甚至影响体液免疫功能;曲妥珠单抗长期应用会导致出现心脏毒性等。
具体内容可以参见论文——《肿瘤靶向治疗现状和发展前景》。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