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手机电磁辐射导致神经纤维瘤 是真的吗?有文献支持吗??

gesiemens 2021-11-19 04:49


许多人怀疑手机辐射会导致脑部恶性肿瘤(如胶质瘤),或者是一些良性肿瘤(如脑膜瘤、听神经瘤)。
但是,目前没有充足证据支持手机辐射会增加脑肿瘤的风险,不过想要完全排除风险的可能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即使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电磁辐射对健康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与其他常见的健康威胁相比也很可能是非常小的,不必为此感到恐慌。不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等机构还是给出了一些个人降低手机电磁辐射暴露的建议,包括减少使用时间以及使用免提装置。

解释:所谓手机辐射,是指手机产生的射频电磁场,又可称为无线电波。频率在30 kHz–300GHz之间,与微波、可见光、红外线同属于非电离辐射。与x射线、伽马射线之类的电离辐射不同,电磁辐射没有本事直接去破坏生物体内的DNA分子,不过它们也会产生一些生物效应,比如热效应。但手机辐射的能量实在太小了,根本无法提高开发者_开发问答人的体温。有研究发现,当用一侧耳朵接听手机超过50分钟,同一侧大脑会比另一侧大脑消耗更多的葡萄糖。但这项研究还非常初始,大脑消耗葡萄糖增多也未必会产生什么有害的影响。


当赤道融华雪花 开发者_JS百科 2021-11-19 04:50


所谓电磁辐射,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微波炉、节能灯、电吹风、手机、电视、移动通信基站等都能产生电磁辐射。在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无处不在。
据介绍,电磁辐射与人体健康发生关联,主要由于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类似于微波炉加热食物,生物体受电磁照射后温度升高,从而影响生物体蛋白质的表达。非热效应则是热效应以外所有效应的总和。
生物效应与电磁辐射强度、时间、频率、暴露面积等因素相关。例如,电磁辐射强度越大,对生物体影响越大。在频率方面,我国标准认定频率范围为30MHz~3000MHz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较大,相应的标准限值也较严格。
上世纪90年代前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不过多年以来,这一问题还未得出明确的科学结论。
有文章显示人脑对手机的射频电磁场(radiofrequency-modulated electromagnetic field,简称RF-EMF),会产生反应,会否造成“长期有害的后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去确定。[1]
[1]http://jama.jamanetwork.com/ar ... 45813


宝贝七开发者_C百科七 2021-11-19 04:52


目前尚无充足的科学证据证实手机电磁辐射导致神经纤维瘤。

大家总是一听到辐射,便恐慌不已。其实是大家没有弄清楚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区别,能诱发基因突变致癌的是电离辐射。

辐射指的是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

电离辐射指的是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一般而言,电离是指电子被电离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由于细胞由原子组成,电离作用可以引致癌症。一个细胞大约由数万亿个原子组成。电离辐射引致癌症的几率取决于辐射剂量率及接受辐射生物之感应性。α、β、γ辐射及中子辐射均可以加速至足够高能量电离原子。

而非电离辐射的能量较电离辐射弱。非电离辐射不会电离物质,而会改变分子或原子之旋转,振动或价层电子轨态。非电离辐射对生物活组织的影响被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不同的非电离辐射可产生不同之生物学作用。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从细胞开始的。它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了人体内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变。人们所关心的辐射,可以粗略地分成两类,核辐射和电磁辐射,这两种都属于电离辐射。

像微波炉,液晶电视机,等离子电视机,背投电视机,空调,风扇,冰箱,音响,等等这些你选择时最好不要用二手的,正常使用就行了,辐射总会有的,但比较小在安全范围内,要是怕辐射,想一点都没有那是不现实的,大自然中都有辐射。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