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戳破生活残酷真相:太懂事的孩子,都在被迫长大?
今天,我想和你谈谈“理智”。
003010大结局,因为太惨了,被网友骂了一顿。
这部剧从一开始的温馨家庭剧发展成爱情伪骨科剧后,几乎天天被热搜骂。
大结局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就是“恶人”被迫洗脸,包括观众最讨厌的赵和,以及彻底和解。
凌霄的母亲陈婷九年来一直试图控制他的情绪。自杀后,她突然醒悟,放弃了对儿子的控制,回到了新加坡。她也接受了女友李健健。
何梅和李结婚了,何终于有了一个下雨天带他回家的妈妈,有了一个还爱着他的爸爸、哥哥、姐姐,一家人整整齐齐。
挺好的。只是有点假。
毕竟现实生活中,像和何这样太懂事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精彩的童话结局。
我们对和何的理解感到痛心,因为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由于剧中有一句台词,人瞬间就长大了。
什么时刻?
“别人不知道,只有你知道的那一刻,你的心变了,你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那一刻,你独自静静地长大开发者_开发问答。”
和何成了懂事的孩子,那一刻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他们都是被成年人“催熟”,过早地变成了“小大人”。
明智是他们照顾成年人和谋生的方式。
秋子的理智风格是对被“抛弃”的绝望。
如果一个人可以任性,为什么要选择懂事?
因为他的生活环境迫使他为了获得生存价值而变得理智。
太懂事的孩子是被迫长大的。
当何出生时,他被亲生父亲抛弃,后来又被母亲抛弃。
之后,“成为负担”的信念深入骨髓,他觉得自己不配被爱。
被李收养后,他一直害怕自己会再次被抛弃,于是用自己的智慧换来了爱情。
剑姐姐不想要后妈,所以总是欺负他。他主动说是他的错。
李建坚一次又一次扔掉行李箱,一次又一次捡起来。
他喜欢吃排骨,但只吃蔬菜,把肉留给李健建。
三个兄弟姐妹,一起动画,和剑,正坐在沙发上。他只敢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
凌霄递给他西瓜,他才敢吃。
他会半夜偷偷起来给全家人洗衣服,还会去店里帮父亲擦桌子,帮厨房。
即便如此懂事,邻居、路人,还有三婶和六女都在不断提醒他:
你是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你应该理智,善良,感恩。
被抛弃的感觉成了他挥之不去的阴影。
长大后,留学期间没钱,吃了不少苦,但我总是向家人报告好消息,但我想让家人觉得他过得很好。
回国后,大家都以为他真的是富二代,给两个爸爸买了名鞋,给李健健买了昂贵的大牌包包,但他不愿意好好烧烤。
像秋子,有多少孩子觉得“只要我懂事一点,就会有人多看我一眼,多爱我一点。”
父母不爱我自己是我的错,因为我不够好。
然后,用一个懂事的外壳,伪装你隐藏的脆弱角落。
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证明自己值得被爱,不被抛弃。
太心疼了。
凌霄式的理解是阉割后的隐忍和成熟。
理智本质上是一种“内伤”。
因为你用的武器是“压制”。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把别人的情绪和需求放在第一位。
默默地,让哭泣变得无声。
凌霄小时候,她妈妈陈婷一出去打麻将就把凌霄和姐姐锁在家里。
有一次,他在给妹妹喂核桃的时候,妹妹不小心噎到了。
门窗都锁着,他天天叫不应该,叫地不灵,眼看着自己的妹妹死在自己面前。
之后,妈妈沉浸在失去姐姐的悲痛中,变成了一个“情绪婴儿”,一次次歇斯底里地责怪他,“因为你,她杀了姐姐”。
他的内疚让他第一次“杀人”,把他变成了一个懂事隐忍的少年,被迫学会阉割自己的情绪,照顾母亲的情绪。
爸爸天天吵架,就躲在门外静静等着。父母吵了架,摔了东西后,他回家低头默默收拾残局。
妈妈不做饭,所以他自己做方便面。
当妈妈问的时候,她说她爱吃,这样可以减轻她的罪恶感。
妈妈想打架,大块头。
半夜让他出去玩,他就默默出去。爸爸以工作忙碌为由,消极躲避,常常留下他自己面对妈妈的情绪崩溃。
即便这样,妈妈最后还是抛弃了他。
九年后,陈婷出车祸,他还是为了“赎罪”,被迫去照顾她。
照顾妈妈的整整九年里,陈婷动不动就要***,她的控制欲和情感绑架,再一次将凌霄杀死。
他整夜整夜失眠、焦虑,只能靠安眠药入睡,却不敢告诉陈婷半句。
真正变成了一个敏感懂事,默默照顾每个人的感受,唯独不能照顾自己感受的的大人。
因为在妈妈面前,他不能有情绪,不能提需求。
他指望不上任何人。
最幸运的是,你的懂事有人治愈
懂事的孩子,终其一生,都是为了填补心中那个不被爱的黑洞。
为了寻求一份稳稳的安全感,一份可以信任、依靠的爱。
贺子秋和凌霄,都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被抛弃,被伤害。
但幸运的是,在新的组成家庭里,又同时被李海潮和李尖尖真正的爱治愈。
贺子秋打从被李海潮收养开始,就饱受周围人异样的目光,谁都能教育他:
“那不是你亲爸,你要报答他,你要孝顺。”
“你和别人不一样,你要是不孝顺不干活,李爸爸就不要你了。”
但李海潮始终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给了贺子秋稳稳的爱和安全感。
从他叫李海潮一声“爸”开始,他就真正把子秋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去疼爱。
不管再忙,都照顾好他的一日三餐。
他知道子秋不敢吃肉,就主动夹给他吃。
当别人开玩笑小子秋说“你不听话,你爸爸就会把你送走”时,李爸一遍又一遍坚定地告诉他:
“爸爸不会把你送走的。你和尖尖一样,都是爸爸的孩子。”
他会在贺子秋焦虑时告诉他: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有爸爸在。
别人看不见子秋的懂事,他看得见,他心疼子秋的懂事、付出。
“我自己当亲生儿子一样疼的人,你们非说他不孝顺,非要提醒我他不是亲生的!我们子秋怎么不孝顺了?怎么不孝顺了?”
而李尖尖,也是他生命里的一道光,在他被小伙伴嘲笑是没妈的孩子,是拖油瓶时,紧紧握住他的手告诉他:
你不是拖油瓶。
这些爱,都让他慢慢确信,自己是是值得被爱,值得被好好对待的。
所以,长大后的贺子秋,变得活泼开朗,从以前被迫的懂事,变成了真正的疼爱家人。
他要把所有最好的东西,全部给不曾抛弃他的人。
因为在这个家,李爸、凌爸、李尖尖、凌霄就是他的全世界,让他知道:
不管怎样,我们都爱你。
而凌霄,也在李爸和李尖尖的爱中得到了救赎。
在爸爸妈妈吵架的时候,李爸爸用一桌桌热饭热菜,让他尝到了家的温暖。
在他被妈妈抛弃的时候,李尖尖用她的乐观告诉他:妈妈不要你,我要。
这些爱,是他在后来照顾陈婷的灰暗岁月里,最温暖的一束光,支撑着他走过无数的暗夜。
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承认,那些打着以家人之名去抛弃你、控制你的人,往往伤你最深。
反而是一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却教会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从来不是单向付出,而是双向治愈的。
正如这部剧带给我们最强烈的感受:
有的人会以家人之名伤害你,也有人会以家人之名治愈你。
有血缘的,不一定能成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爱护的人,一定可以。
懂事不可怕,怕的是不被珍惜
说到底,我们怕的不是懂事。
怕的是我们的懂事、付出,被当成理所应当,不被珍惜。
想起朋友毛毛,是家里的老二,有两个弟弟。
她很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从来不会主动向父母伸手要什么。
弟弟在看电视的时候,她一个人包揽家务,主动洗一家人的衣服、做饭、下地干活。
心疼父母挣钱难,她一直穿堂姐的旧衣服,从不敢要求买新衣。
中学时甚至为了省公交车费,宁愿步行 1 小时回家。
她以为,自己的懂事,父母是看在眼里的,是会珍惜的。
但现实一次次让她失望。
只要她没按时煮好饭、做好家务,妈妈就骂她偷懒,而弟弟没刷过碗没扫过地。
弟弟上初中后,她要求不再帮弟弟洗内裤,被妈妈教训,“你是姐姐,就应该帮弟弟洗衣服”。
有一次过年,她看到堂姐穿了一件很好看的新棉衣,看到发呆,妈妈也只是说:“等你姐穿旧了,就给你。”
她不懂,为什么自己的付出和牺牲都被当做理所当然?
为什么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委屈,还是选择忽略?
高考前一个月回家,妈妈还是让她洗弟弟的内裤,她终于忍不住吵了一架,崩溃地问:
“为什么我就要给弟弟服务?”
“为什么你们都觉得我应该做这么多?”
她永远记得妈妈说的那句:“谁让你是姐姐,是女儿呢?女人就是要做这些的啊。”
后来,高考报志愿,她坚决报了外省院校,想离这个家,远远地。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