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碑村,少有人烟的古村落?
金刚碑,一座位于嘉陵江边一条小山沟中的小村,从清康熙年间兴街,至今已有300多年沧桑历史。这里也曾名人云集,人文荟萃,热闹非凡,可如今只是一副破开发者_开发知识库败的景象。
金刚碑村肇始于清康熙年间煤炭外运的需要——此处是旧时缙云山南坡散布的小煤窑所产煤炭外运的水陆交汇码头。至最为繁盛的清同治时,这里水陆运输繁忙,商号、客栈、酒肆、茶楼林立,各行业帮会形成,川剧、评书、花灯等民间活动丰富。
金刚碑的再次繁荣是在民国抗战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大批随政府内迁而来的各界人士涌入此处。翁文灏、章伯钧、梁漱溟、吴宓、张之江、谬崇群、顾颉刚、陈树人、裴文中、孙伏园等都曾寓居小村,更多社会名流、文人墨客、商贾大家则常常往来于北碚城区与金刚碑之间。
小村原住居民已在早前全部迁出,以进行保护性修复工程,但至今并不见动工(据说可能是开发商资金问题使然——需数个亿)。长时间无人居住更加重了小村的破损。保护性重建当然好事,却也让不少人存有小村原始风貌将遭消亡之虞。
此时的金刚碑残破的房舍,屋顶上满布的青苔杂草,铺陈到路面屋边的荒草野藤,以及除了那还有点烟火人气的小茶铺和少量游人之外毫无生气的景状,则使小村很有些凄凉之感。小村很美——是幽静的美,也是凄凉的美,还有历史沉淀的美。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