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求一个古代好听的学堂名字?

jobdg 2022-01-02 04:34

开发者_开发问答 墨香斋


jobdg 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 2022-01-02 04:40

古代的公办学校应该就是像书院这种的,然后古代的私立学院就叫做私塾这样的,从名称上就能看出学院包含的范围更广,教授的内容也更宽泛。而私塾就显得略显狭小,教授的内容也略显单一,可能教书师傅也只有一位。还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湖南卫视播放了一部古装家庭伦理剧,叫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面的主人公主人公们,他们从小就在私塾上学,你要说撕书,没有公办院校地位高,其实也不见得。从电视剧我们可知,能够上电视剧里,这个私塾院,学校的孩子们都是达官贵人家的孩子,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贵族孩子。

所以古代的这种私塾,看似好像教授的内容,没有那么宽广,但是他教授的内容却更精,更深,这是在公办院校里所达不到的水平,而且是属院校的老师,一般都是有大官贵人们请来的,某个业务领域的专家,诗人,或者是教育家等等;而公办院校的老师,可能只是某个获得了科举探花,或者在某一领域小有研究的师傅。

其实无论是公办院校还是私属,想要学习好,想要在某一门领域,出类拔尖,最关键的,还是靠个人的努力学习,不断练习,有句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固然重要,但是起的作用也只是抛砖引玉,至于最后你能不能成为玉,还是要看个人的修炼以及造化。


珍珠贝2014 开发者_开发知识库 2022-01-02 04:44

古代学堂有:私塾、书院、国子监等教育机构。每种教育机构的职能不同,招收的学生也不同。

一、私塾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私塾是私学的一种,清代地方儒学有名无实,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除义学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办的学塾里。因此清代学塾发达,遍布城乡。

以经费来源区分,一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子弟,称坐馆或家塾;二为地方(村)、宗族捐助钱财、学田,聘师设塾以教贫寒子弟,称村塾、族塾(宗塾);三为塾师私人设馆收费教授生徒的,称门馆、教馆、学馆、书屋或私塾。

塾师多为落第秀才或老童生,学生入学年龄不限。自五六岁至二十岁左右的都有,其中以十二三岁以下的居多。学生少则一二人,多则可达三四十人。

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作为私学的一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除秦朝曾短暂停废外,2000余年延绵不衰,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它与官学相辅相成,并驾齐驱,共同为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人才,勤苦耕耘,不懈奋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

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粤秀书院是康熙四十九年清廷御批的官办学院,为清代四大书院之首。

书院大多是自筹经费,建造校舍。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它的特点就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

明代书院发展到一千两百多所,但其中有些是官办书院。一些私立书院自由讲学,抨击时弊,成为思想舆论和政治活动场所。最著名的有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统制阶级曾先后4次毁禁书院,然而书院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多次毁而不绝,在严酷的政治压迫下,书院师生宁死不屈。东林书院的对联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代书院达2000余所,但官学化也达到了极点,大部分书院与官学无异,如张之洞在武昌建立的两湖书院、广州越秀书院等等。到了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诏令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至此,书院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国子监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

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但同时,国子监与太学也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

“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明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兼习《性理大全》以及律令、书数等,此外,国子监对教职员的职务、待遇及对监生的管理、待遇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


xuyou45 2022-01-02 04:44

历史上有名的学堂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嵩阳书院。

1、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

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

2、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东面山下,是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改为湖南高等学堂。

3、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2年,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4、嵩阳书院是古代高等学府,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360U2700194172 2022-01-02 04:47

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

中国是很注重教育的国家,发展到现在我们的教学系统已经非常完善,每个人要想获得知识,从小起我们就必须去学校,我们现在所称的学校在古代的叫法可不一样,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呢?

古代的学校甚至也跟现在的大学分专业一样,有很多的专门方面的培养,而且我觉得古人所学的技能知识比现在要丰富的多,比如他们除了读圣贤书之外,还有射箭课、礼教课等等,是全方面培养人才的,所以接受过教育的古人要比现代人更加优雅,风致彬彬,有礼节,有教养。

最古老的学校应该叫做“痒”,这个应该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学校了,也是古代学校中最有趣的名字,跟现代汉字的“痒”长得很像,但是它是跟“翔”同音的,千万别以为是一个字,读音都不一样,很多人都念错了。

之后就是夏朝、商朝和汉朝,他们的学校是分等级的,等级不同,名字也不同,等级观念比较强烈,有高级一点的学校,也有低级一点的学校,所以名字也不一样,体现了明显的阶级制度。

汉代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了“太学”,因为它后来变为大家熟知的“国子监”。汉代的学校发展的比较昌盛,所以较之前的时代对于学校的称呼都比较复杂。

到了明、清两朝的时候,“老百姓上的学校我们叫做“书院”、“私塾”等。“私塾”我们用的比较久,也是比较熟悉,私塾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逐渐的消失。其实现在我们教育还是好多了,没钱也可以读书,我们有义务教育,但是古时候家里穷读书是很困难的,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上的起私塾。

不得不说,学校在任何朝代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什么国家,还是社会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学校都是一样的重要。因为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开化百姓,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作用。


qkoufu394 2022-01-02 04:48

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痒”。高一级的大学叫“上痒”,低一级的小学叫“下痒”。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到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时,又把这四种学校的名字给为:“学”、“右学”、“左学”、“序”。

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 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

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比较昌盛的时期。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系私塾性质,相当于小学程度。

到离现在最近的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国子监”已经不是学校的性质了,成为国家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而这时候一般的学校称为“书院”、“书堂”、“私塾”等。

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不但明确了整个学校教育制度,还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奏定学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学课程是我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