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中低风险银行理财一周跌去28%引发踩踏式抛售 投资者该怎么办??

据财联社报道,大类资产“一枝独秀”的阶段可能已经结束,高等级债券市场风险正在不断暴露。

有投资者向金融协会记者爆料称,某银行“R2”风险理财产品出现大幅回撤,周跌幅达28%,一时间引发关注。如何理解这种下降?记者从业内了解到,这种下降是因为理财产品显示的年化收益率。简单来说,年化收益率=投资回报率/本金/投资天数 365 100%。比如日开的产品某日下跌7bp,显示的年化收益为-25.55%。

再比如,某银行销售的一款理财产品,号称91天年化收益率3.1%。当其实际买入10万元时,实际收到的利息是10万*3.1%*91/365=772.88元而不是3100元。相应的,上述28%的周跌幅,实际买入10万元,并不代表下跌2.8万元。

尽管基金公司和银行迅速解读了此轮债市调整,但市场并不存在基本面风险,这与以往债市长期高杠杆有本质区别。但债市似乎处于情绪主导的悲观情绪中,呈现出“赎回-净值下跌-赎回”的恶性循环。

美联社记者了解到,一些基金公司已经赶往银行等机构沟通,以减少赎回压力带来的抛售。此外,银行和其他机构也向消费者提供优惠,对所有管理费进行贴现,从而减少挤兑。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天,央行进行了13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之前持平。此外,90亿元7天期逆回购同日到期,实现净投放1230亿元。此举也被解读为央行释放流动性以缓解当前市场情绪。

很多中低风险级别的理财产品大撤退。

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银行理财已经转变为净值化。客户在购买产品时可以看到过去的业绩,建议不代表未来的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角度分为R1谨慎型、R2谨慎型、R3平衡型、R4进取型、R5进取型,对应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群体。

客户可以根据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来选择理财产品。虽然他们没有打破资本,R1和R2的风险水平较低。通常这类产品是不会亏本金的。同时,债券等固定收益为后盾的底层资产也意味着收益率不会太高,属于稳健型产品。

11月14日以来,随着债市的调整,不少债基和银行理财出现不同程度的撤退。Wind数据显示,14日,全市场共有1020只中长期债基金、58只可转债基金和40只短期债基金,净值跌幅均超过0.3%。

银行理财方面,11月15日,近8000款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中,超过2600款净值下跌,其中不乏r 1、R2风险等级的产品。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分析,一般来说,类似R1、R2风险等级的产品,其基础资产上没有权益类仓位,大多以投资债券为主。如果投资于流动性非常差的债券,它可能确实会比股市跌得更厉害。原因是为了套现,管理人会给更低的价格,导致净值下降。当投资者看到净值大幅下跌时,就会采取赎回行动,更大程度上冲击产品净值,造成恶性循环。

和上述产品一起的,还有一张不能兑换的产品截图。截图显示“对不起,由于赎回客户太多,已触及巨额赎回限额。”客户暂时无法赎回。相关截图的广泛传播无疑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在当前时点,南京银行阶段性暂停代销基金赎回和部分银行理财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11月14日,南京银行宣布资金系统将升级为fr

16日,南京银行再次发布公告称,因南银理财系统升级,11月18日15: 30至2022年11月20日17: 00暂停“日日聚鑫”、“日日聚宝”现金理财的所有申购、赎回等服务。然后宣布从11月20日起开通两款理财产品的快速赎回业务。

有的银行理财手续费打折了。

债市的调整不仅让投资者始料未及,甚至有业内人士指出,“个别产品的跌幅远大于债市。我怀疑是我踩了雷之前藏起来的,趁债市下跌暴露了。”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种观点更多的是情绪的发泄,债基由第三方管理。投资组合中底层资产的变化会立刻显示出来,没有什么隐晦的说法。

诚然,债基或银行理财产品的底部相对复杂,不像权益类产品的业绩归属那么简单。后者通过季报持仓,大致可以一目了然资金情况。

对于风险等级较低的产品,显然不能简单通过“心理按摩”来说服投资者。近期多家银行公告显示,不少理财产品的管理人已经单方面对所有管理费进行了贴现。让折价期限有所不同,也是希望从盈利的角度改善持有体验,减少挤兑赎回造成更大的恐慌性抛售。

预计恐慌性抛售将会缓解。

博时基金指出,此轮调整与以往债市长期高杠杆有本质区别,但政策突变容易导致估值和情绪的冲击。

平安基金也对财联社表示,债市波动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资金面和政策面的双重压力。

资金面方面,11月以来资金面偏紧,隔夜利率逐渐向OMO利率收敛,市场担心货开发者_Python百科币政策将逐渐收紧。

政策面上,近期政策明显向“房地产防疫”方向倾斜,支持房地产市场,使得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发生明显变化。

因此,在现金为负的情况下,伴随着资金紧张和赎回压力,债券市场出现明显的抛售行为,产生恐慌性上涨趋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流动性相对较弱的信用债将面临较大的估值压力。

多家基金公司表示,短期政策和资金面的影响可能即将结束,但机构赎回带来的负面反馈可能会持续,债市暂时谨慎。

事实上,11月14日,在债券市场遭遇6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后,这种后遗症的力量依然强大。由于面临赎回压力,从14日开始,固定收益基金的经理们已经疲于应对债务抛售。

到16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仍在上涨,日涨幅为1.13%,收益率已升至2.858%。由于市场踩踏出货,利率下行修复仍有阻力。某基金公司向金融协会表示,已迅速与银行等机构沟通,减轻赎回压力。

此外,有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表示,这一次,客户的赎回压力不仅仅来自债券市场。前三季度,基金和银行的公募理财产品收益率不理想,已经对客户造成了伤害。债市变化快速赎回也是防患于未然,最怕“赎回-净值下跌-赎回”的反馈。

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

随着债券市场的大幅下跌,许多分析师也指出,自2021年以来持续两年的债券牛市可能即将结束。

对于明年债市的走势,CICC的催收团队认为,如果债牛不能延续,可能会呈现窄幅波动、利率局部波动的格局。利率的下行空间可能还取决于存款成本的下行幅度。

在应对策略上,CICC认为,要坚持“持债不炒”的策略,辅以反向波段操作。过去几天的下跌

此外,还可以关注“固定收益”理财。其投资策略以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权益类资产增强为辅,能有效平抑波动,跨越牛熊。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