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伤寒论作者是谁啊??

返现金103 2022-02-05 13:13

就是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约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张仲景青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医学有极大兴趣,公元196年至204年,南阳地方疫病流行,同族病死者三分居二,其死于伤寒病开发者_StackOverflow者又十居其七。 面对这种情景,张仲景毅然辞官业医,对伤寒病的起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细心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杂病论》为医经(唐宋以后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著作远播海外,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从晋朝至今,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一千七百余家,这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依然是“道经千载更光辉”。


doraben 2022-02-05 13:13

开发者_Go百科 书名 伤寒杂病论 又名 金匮要略 作者 张仲景


pag0113 2022-02-05 13:14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219年,张仲景去世。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   时光到了晋朝,《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这位名叫王叔和的太医令在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了这本书。书已是断简残章,王叔和读着这本断断续续的奇书,兴奋难耐。利用太医令的身份,他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并加以整理,命名为《伤寒论》。《伤寒论》著论22篇,记述了397条治法,载方113首,总计5万余字,但《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没了踪迹。王叔和的功劳,用清代名医徐大椿的话说,就是“苟无叔和,焉有此书”。   王叔和与张仲景的渊源颇深,不但为他整理了医书,还为我们留下了最早的关于张仲景的文字记载。王叔和在《脉经》序里说:“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之后,该书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受到医家推崇。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可以想像,这部奠基性、高峰性的著作让人认识了它的著作者,并把著作者推向医圣的崇高地位。   张仲景去世800年后的宋代,是《伤寒杂病论》焕发青春的一个朝代。宋仁宗时,一个名叫王洙的翰林学士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一本“蠹简”,被虫蛀了的竹简,书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论》。这本书一部分内容与《伤寒论》相似,另一部分,是论述杂病的。后来,名医林亿、孙奇等人奉朝廷之命校订《伤寒论》时,将之与《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对照,知为仲景所著,乃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金匮要略》共计25篇,载方262首。至此,《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全部出场了。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宋代都得到了校订和发行,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宋代校订本。除重复的药方外,两本书共载药方269个,使用药物214味,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这两本书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四部经典,张仲景一人就占了两部。(另有一开发者_运维百科种说法,中医四大经典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晨雨恋初 2022-02-05 13:15

开发者_开发百科 据说是东汉末年的,故居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圣人哉 开发者_运维问答 2022-02-05 13:18

中医临床奠基著作。16卷。中国东汉末张仲景撰。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初 。 该书是作者经历东汉建安年间伤寒时疫大流行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诊治经验编撰而成。《伤寒杂病论》熔医经与医方于一炉,庶可见病知原。原书曾散佚后经西晋王叔和搜集整理,流传至今。其中论伤寒部分经王氏编次为《伤寒论》10卷。另有《金匮玉函方 》3卷本,其后2卷为治杂病部分,经宋人整理成《金匮要略 》行世。《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法度严谨、后世崇为众方之祖。其辨伤寒,创立六经传变,分经辨证 ,审因之法 ,依法定方 ,内外并治 ,记载了灌肠法、坐药法、薰法及水渍法等多种外治方法。历代医家宗此而发展


百明凝 2022-02-05 13:20

孙思邈收录了伤寒论的部分条文跟方子,而且没有特意改动而是力求保存原貌,为后世研究伤寒论原本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后世研究伤寒论要么存在抄写过程中的错字要么以脏腑经络解伤寒,贻误不浅。相较之下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反道很有诚意跟严谨的学术态度。孙真人在其大医精诚中有这样一段话“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又有“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来警示后人,可惜后世自认天才博学者之辈,乱解伤寒,殚精竭虑、东拼西凑,将一部完整体系的六纲辨证搞的面目前非,还昂胸抬头,自认不凡,立书著说,影响后辈。偌大一部伤寒搞到现在还是很有大部分医者认为是讲“伤寒”之病的。深不懂何为中医治病之灵魂。我看这些人更是不明白张仲景之医圣名头之由来。中医如今之没落与这些人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后来分家伤寒与金匮,让本是同根生之兄弟换名改姓,一个姓经络一个姓脏腑。唏嘘!后世张锡纯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伤寒论之六经为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为何?因足之经开发者_开发问答络较手之经络长!!哭笑不得。怪不得搞西医之辈说中医无严谨学术。《伤寒论》处处讲询证“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后又有子条目细化,“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麻黄汤主之。一步一步细分析,严谨可循。简而言之只要是症状与条文相符者皆可用条文方,多么严谨,这还不是询证?!再后来深研病机方证,即可运方自如,万病不离六纲。阴阳生六子,退位而不用。用谁?六子!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