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种淡水鱼刀鳅鱼,背上带刺,市场卖60元一斤,为何少有农民养殖??
rjdown 2022-02-11 05:39 小时候我们家承包鱼塘,那时候我也会经常去鱼塘里钓鱼,但每次见到刀鳅鱼都会十分的头疼,因为它每次都会将鱼钩吞到里面,想要拿出来不是那么容易。而刀鳅的背脊上有尖刺,且尖刺还有一定的毒性,如果被它刺到了得疼上好一会。每次钓鱼时,如果碰到它,大家都会换上一台地方。不过在我们家乡这边,没有人敢吃刀鳅,可别不信,只要是钓上来的刀鳅,那就会被大家丢到岸边,最后活活被晒死,从小到大一直能见到它,就是没有一台人去吃。在我的印象里,它一直都是不能吃的鱼,直到看了文章才知道它肉质鲜美价格高昂,想想也是可惜了,毕竟过去太常见了。至于为啥没人养殖,其实还在于它对环境的要求高,只要水质污染了就不能生长。目前我们村10多个鱼塘,只有2个鱼塘没被污染,其他的全都荒废了。而刀鳅更是连影子都看不到,毕竟它对水质要求太高。当然它的生长也十分的缓慢,需要2-3年才能长大上市,这就意味着农民需要投入开发者_开发问答的资金比较多,风险也会加大。因此很多的农民只会放弃,而它的繁殖能力不强,就算是养了也很难带来太高的收益,毕竟投入的成本太大。其实很多农民不养殖,也是因为对它不了解,像我们村,就连那些老人都认为它不能吃,直到目前我也没品尝过。而市场中的刀鳅很难见到,没有受众人群,就算是喂养了贩卖的难度也很大,如果是大规模喂养,价格可能会直线下降。
sniffer 2022-02-11 05:40 开发者_StackOverflow 刀鳅鱼,也叫刺鳅,是遍布长江水系的一种淡水鱼类。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非常受消费者欢迎。不仅味道好,营养价值也不低,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非常丰富。故而,刀鳅鱼的市场价格非常贵,60元/斤,有些地方售价高达100元/斤。然而,却很少有人养殖,这是为啥呢?养殖刀鳅鱼人少的愿因分析刀鳅鱼,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是水质要特别清澈,这促使很多人有养殖想法,却无法满足养殖的要求。还有刀鳅鱼的养殖周期很长,需要2~3年才能够上市出售。那么,这就意味着前2~3年都是投入没有产出,对启动资金的要求就很高了。所以,周期长,成本高,也是很少有人去养殖的重要因素。此外,刀鳅鱼产量低,捕捞困难等因素,也是很少有人去养殖的因素。对刀鳅鱼养殖的个人看法目前,刀鳅鱼尚未具备成熟的市场,市场价格各地方存在很大差异。也许很多人就此认为,应该等上一段时间,等到刀鳅鱼市场成熟之后再进入,这是一台错误的思维。要想通过养殖获得高额经济收入,或者作为创业的起点。那么,就要懂得抓住机会。有句话说的好,叫“要敢于做第一台吃螃蟹的人”,意思是鼓励我们敢于尝试。刀鳅鱼目前的市场还没有成熟,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一台机会,应该克服困难,大胆尝试养殖。如果自个能够成为第一台把刀鳅鱼变成可入寻常百姓家的鱼类,必定是一台大获成功的人。好了,以上关于刀鳅鱼的问题,就分享到此,欢迎评论探讨交流。
flower_2019 2022-02-11 05:45 开发者_如何学JAVA 刀鳅其实是分为两种,很多人其实并不认识,只知道它叫刀鳅,实际上我们常见的一种刀鳅其实是长不大的,通常最大的体格也就在二三两重,这种刀鳅,又叫中华刺鳅、钢鳅,是属于淡水鱼的一种。这种中华刺鳅在我国的分布不算广,主要分布南方的各大水系、湖库、沟渠里,体型是细长,鱼背鳍上有一排倒刺,鱼嘴呈现细细尖尖状。(这是刺鳅体格不会太大)另一种刀鳅,单尾却能长到1~2斤重,在资源环境好、食物充足的情况下甚至能长的更大、更重。这种刀鳅的学名叫大刺鳅,又叫纳锥、石锥、粗麻割、辣椒鱼、刀枪鱼等,从外形上看,似乎鱼刀鳅没什么区别,但体表花纹要明显亮于刀鳅,而且大刺鳅就是我们不常见,却能长得很大的一种“刀鳅”。(这些才是大刺鳅)一、身价不菲的大刺鳅农民少养殖的主要原因。大刺鳅它是属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为7~30℃,适宜生长水温为20~29℃。喜欢栖息在高原溪流和低洼的湿地的水域,它常年栖息于水底,喜欢藏匿在有鹅暖石、岩石和沙石、砾石的区域。野生的大刺鳅分布很多国家,但在我国的分布不算广泛,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和南方的部分水质较好的湖库当中。以前没人养殖野生的大刺鳅,其中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一是种鱼稀缺。根据野生的大刺鳅怀卵数量来看,一年大约有5000千多颗,在自然环境下这点鱼卵只能说是太少了,排除各种因素后 最后能长大的几乎所剩无几,所以要想养殖大刺鳅,首先就要解决鱼苗问题。(大刺鳅鱼卵)二是很难规模化。由于鱼苗的稀缺,就导致了很难大规模化饲养,搞水产养殖如果不能成规模,养殖几百条、上千条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不成规模就很难取得利益最大化,这也是无人饲养的另一台原因。二、大刺鳅的现状如何?随着水产繁育的技术突破,如今大刺鳅已经能成功的人工繁育了。在2006年,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对人工驯养的大刺鳅亲鱼进行了人工催产,而后再进行人工受精,并且获得受精率达90%以上的受精卵一批,水温在28~30℃的环境下,受精卵历时约53小时孵出大刺鳅鱼苗。(人工繁育的)解决了鱼苗问题,就一定会有人养殖。目前,在两广地区已经有很多人养殖大刺鳅了,而且大刺鳅在人工繁育、饲养的情况下,比野外环境中生长的要更大一些。大刺鳅,由于肉质细嫩、口感细腻,且营养价值高,并且具有益气壮阳和消渴利尿等功效,所以一上市就深受大家的喜爱。(钓获的野生大刺鳅)不过,虽然大刺鳅已经能人工鱼苗,但鱼苗的价格居高不下,市场上销售的人工饲养的大刺鳅价格也非常高,部分地区售价达到100元左右1斤,不过养殖的成本也很高,这也可能是农户不愿养殖的另一种原因吧!
zhangtff 2022-02-11 05:45 刀鳅鱼沾着泥鳅的鳅字,所以我们可以想见它们是有共同之处的,都是滑溜溜的一种鱼,不同之处在于刀鳅鱼背上有倒刺,这也是刀字的由来,刀鳅鱼目前的市场情况是有价无市,价格很高,但农民养殖的却少,这是指什么原因呢?1、受众群体少。可能光看这个题目,很多人就会有疑问,啥是刀鳅鱼啊,尤其是从小生活在北方的人,几乎在水里或者鱼货市场上都没有见过这种鱼,其实不怪大家,这种鱼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淡水鱼,且对水质要求很高,只要稍有污染的水域,这种鱼都存活不了,所以知道的人少,买的人就少,很多农民就不敢轻易养殖。2、前期投入成本高。前面提过了,刀鳅鱼对环境要求或是蛮高的,喜欢有水草的浅水和流动的水域,水质要求清洁无污染,另外,刀鳅鱼生长缓慢,需要养个两三年才能投入市场,这就让很多农户望而却步了,如果你有其他稳定的资金来源还可以搞一下,如果是吃老本的这种恐怕都不太想做第一台吃螃蟹的人。3、市场还不成熟。这就是一台比较麻烦的事情,市场的行情不稳定,各地价格不一,投入养殖或是有一些风险的,农民挣分钱不容易,顾虑也多,尤其是拖家带口的那种,在供需需求不明朗之前,或是不敢下决心进行投入的,就像前几年刮起网红风的小龙虾,在人们购买热情都高涨的情况下,很多养殖户才敢加大投入。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也许刀鳅鱼也需要一阵网红风的推动。我是农人答农事,上面就是我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您有其它的见解或补充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哦。
金果 2022-02-11 05:47 过去在自然的水域之中,很容易捕捉或者钓鱼时候钓到一种很像泥鳅一样的鱼,俗称叫做刺王鱼,之所以被称作刺王,是这种鱼背上有一条尖锐的刺,不小心很容易被蜇伤,和泥鳅长的非常的相像,学名叫做刀鳅,是过去非常多见的一种淡水鱼类,因为吃钩凶猛,很容易将鱼钩完全吞进肚子里,是钓友们最讨厌摘钩的一种鱼,使用摘钩器都很难将其摘掉,有的直接剪断不要鱼钩。过去因为这刀鳅非常多见,收拾起来麻烦,吃的人是比较少的,但随着物以稀为贵,目前自然水域的刀鳅这些年越来越少,刀鳅从过去无人问津,到目前成为了香饽饽,价格也是一路的攀升,甚至出现有价无货的现象,那么为啥很少有人养殖刀鳅呢?或是有很大原因造成的。过于小众:刀鳅的食用,并不像其他淡水鱼类一样,受到大众的喜爱,喜欢吃刀鳅的人其实并不多,刀鳅虽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但收拾起来比较麻烦,也有人不是很爱吃这种鱼类,市场的局限性造成很难有大面积的养殖,受众面积小,也是刀鳅很难真正的形成规模养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水质要求极高:野外的刀鳅减少,就是由于目前环境的改变,水质受到污染的后果造成的,刀鳅不像其他鱼类能够耐得住一定的受污环境,刀鳅只能生长在水域非常洁净的水源之中,也有人称之为水质监测鱼,只要在自然水域之中有刀鳅的生存,那么此地的水域自然也是极佳的,这个也是很灵验,人工养殖对于刀鳅的水质很难把关,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养殖不易也是最大的一台难题。养殖周期长:像很多我们熟知的淡水鱼,养殖周期都是比较短暂的,投资见效很快,资金回笼很早,而刀鳅是一种生长很缓慢的鱼类,除了对于水质、饲料要求极高之外,生长过于缓慢,成品出产周期很长,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也不被接受,投资就是为的回报,而刀鳅这种投资较久,收益开发者_如何学Go很难有保障的养殖项目,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刀鳅这种过去非常多见的淡水鱼,目前确实变得越来越少,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是环境的改变,但随着对于环境水质的慢慢改善,刀鳅这种古老的淡水品种,也会慢慢的增多起来,对于刀鳅,你喜欢吃吗?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