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是谁写的呢??
Propithecus_R 2022-04-09 23:20 开发者_如何学运维 如果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禅宗六祖慧能做的。弘忍法师要传衣钵,让弟子们做一诗,慧能师兄神秀作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法师觉得不好,慧能跑出来作了上面那一诗,弘忍法师将衣钵传给慧能。六祖慧能后将禅宗发扬光大。禅宗做到了佛教中国化,简单来说就是这样。
fjajasdfj 2022-04-09 23:27 要了解这句偈言的意思,得先了解一些佛教常识。 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修成正果的,佛教把菩提树作为修行得正果的一种象征。明镜台也是一种比喻,比喻我们人的心,像明镜一样,反观自照。 这句偈言是针对神秀禅师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作。 神秀的这首诗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 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字面意思为明镜台要不停地擦拭,才不会沾染上灰尘。意思是说我们要开发者_运维问答不断地勤修,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恢复本心得悟正果。 该诗前两句是讲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两句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实证,见性成佛。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这些在神秀的诗中都体现出来。 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这两首诗已成为佛教历史的一段佳话。大家普遍都认为慧能的诗悟性更高,境界更深。从境界上讲感觉是这样,但是慧能的诗给人的感觉太空了,空得让人摸不着边际。而神秀的诗体现真修实悟,给人更脚踏实地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之处。
小悦yy 2022-04-09 23:2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开发者_运维知识库,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楼上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一天到晚红烧的鱼 2022-04-09 23:30 开发者_StackOverflow中文版
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出自——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菩提偈》。
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