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论是谁写的啊??
蝎子唯一91 2022-04-14 01:51 《天演论》是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的讲演稿,严复翻译。主要讲述了宇宙开发者_开发百科过 程中的自然力量与伦理过程中的人为力量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根本问题。
_FL2****1934 2022-04-14 01:58 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的进化论学说,基本观点是:栖居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从一个或少数几个原始类型进化而来,在生存斗争中不具备有利变异的个体趋于灭绝,而具备有利变异的个体则被选择保存下来,通过一代代自然条件的选择,变异逐渐积累,形成新的物种。进化论刚刚创立的时候,受到主流学术界怀疑,被讥讽嘲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为达尔文进化论辩护并有所发挥。其上卷依据达尔文学说阐述自然界生物竞争、适者生存的进化规律,下卷论述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关系,认为人类具有相亲相爱的先天本性,因而高于动物,进化规律不适用于社会发展。 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由严复译为《天演论》,于1898年出版。全书糅合了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三人的理论,对原著作取舍增删和重新排列组合,近6万字,严复写的“案语”就有17000字。《天演论》事实上是严复力图运用进化论学说,来解决中国近代社会实际问题的再创作。他在书中表达的主要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共同的规律,“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是违背进化规律的;优胜劣败、弱肉强食是进化的必然结果,中国人若以千年文明古国自诩,不改弦更张,奋发图强,难逃悲剧结局;“以人持天,与天争胜”,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可以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达尔文和赫胥黎,都是马克思的同时代人,一个比马克思大9岁,一个比马克思小7岁。马克思夫人燕妮曾听过赫胥黎的演说,称其“给人作启蒙”,是“真正充满自由思想的勇敢的演讲”。恩格斯把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并称为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发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在相当程度上受到进化论学说的启发。中国20世纪初为救亡图存的先进分子,大多把进化论作为最深刻、最有力的理论根据。马君武在《达尔文物种原始》译者序言中便称:达尔文以天择说解释物种原始,“其在科学界之价值,与哥白尼之行星绕日说,及牛顿之吸引力说相等,而对人类社会国家影响之巨大则远过之”。严复译述《天演论》,用意更为明显,把进化论概括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目的是警醒国人在竞争中求生存,自立、自强、自主。这本书问世后的短短10多开发者_运维问答年中,就发行过30多种不同的版本,这是当时任何其他西学书籍都不可比拟的。“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许多人干脆以“竞存”、“适之”作为自己或其子女的名字。这本书对中国知识界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塑造当时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实乃功莫大焉。
龙华珠宝 2022-04-14 01:58 光明日报国学版2007年10月11日《严复与〈天演论〉》一文认为,严复“从1896年起到1908年间,先后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严译《天演论》)……1894年,自称是‘达尔文的斗犬’的赫胥黎发表了《进化论与伦理学》……”其中,《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出版时间有误,不是1894年,应是1891年;而《天演论》的始译时间与出版时间有待商榷。 《天演论》的始译时间不易确定,但出版时间至少可以确定,一般按首次出版时间认定。国内目前有几种不同的看法:如有人认为“严复于1879年回到中国,仅一年过后,使他闻名于世的译著,即基于托马斯?赫胥黎(T.H.Huxley)的《进化与道德》翻译而成的《天演论》出版了。”(《中国翻译》2006年第1期第6页)又如王宏志在专著《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中明确写道:“严复的翻译活动开始于1892年,最早译出来的是宓克(A.Michie)的《支那教案论》(MissionariesinChina),……1897年,严复翻译及出版了赫胥黎(T.H.Hux-ley)的《进化论与伦理》中《序论》及《本论》两篇,名为《天演论》。”再如刘梦溪认为“严复的译事开始于1898年,他以精熟的海军战术和炮台学的留英学生的身份,而去译介西方的人文学术思想著作,这本身就值得注意”。(《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48页)其实,严复最早的翻译活动始于他留学伦敦的1878年11月,时年24岁,译蒲日耳著《游历日记》,又译《泰晤士报》报道文章《中国初次遣派驻英钦差大臣将启程离英》,送呈驻伦敦中国公使郭嵩焘。1879年回国,并没有马上投入翻译事业,但不至于晚到1898年。而《天演论》译出的时间也不是1780年和1897年。 《天演论》到底译自何年?这与甲午战争的进展密切相关。 1894年7月25日,日本对驻朝中国军队发起进攻,这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直至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字,甲午战争结束。1894年7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第一阶段,主要是朝鲜境内的陆战,9月下旬同时爆发了黄海海战。战争结果如何,似乎也难以预测,这时严复动笔译《天演论》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阶段,1894年10月26日,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清军全线崩溃。同一天,在军舰掩护下日军在旅顺花园口登陆,11月22日,日军攻陷旅顺口。清军节节败退,不可收拾,陆海两条战线均显败绩,严复应该受到当头棒喝,此间可能萌发翻译的念头。 第三阶段,1894年12月-1895年3月,清军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全面溃败。1895年2月17日,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覆灭。此间,尤其是1894年12月-1895年1月,严复最有可能翻译《天演论》。甲午战争还未结束,严译《天演论》1895年3月就问世了,可见严复受国运刺激之深,译书反应之快。北洋舰队的覆灭,应该是严复最大的痛。北洋水师学堂为海军培养人才,北洋舰队大小将领有的是严复的同学,更多的是他的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同样是向西方学习军事,创建海军,中国败给了日本,这不得不促其反思。痛定思痛,得寻找战败国衰的根源,要从思想上寻求出路。 上述是从国运时势与翻译的关系的推算,下面试从出版方面推算。现今发现《天演论》最早的译本是1895年3月陕西味经售书处刊印的《天演论》,无自序和吴汝纶序,无译例言,且文字与后来译本有较大出入。这表明:第一,一部五万字左右的小册子严复独译,毛笔书写甚至是誊抄,大约需要两个月。译稿从天津传至陕西,加上刻版、校对、印刷、装帧等,大约需要一个月。从译到印,前后至少得三个月。从1895年3月往回推算,起译时间也应在1894年底至1895年初;第二,该印本无自序和吴序,表明是初稿,或是他急于让人印出以传播,或是有人一睹为快,欲印之以传播,来不及做这些次要的工作;第三,文字粗糙,与后来的版本有出入,正说明初译不完善,也来不及完善,却反证是应急之译,情急之译。 甲午战败是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外因,严译《天演论》起笔于1894年冬或1895年早春,初稿落笔于1895年春,1895年3月由陕西味经售书处初印,1898年6月由湖北沔阳卢氏慎开发者_如何学运维始基斋私自木刻印行问世,为第一个通行本;1898年12月由天津侯官嗜奇精舍石印发行,是刻印质量最好的版本之一。1905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由于1895年的版本后来才被发现,现在也不易找到,认定《天演论》正式出版于1898年,则是学界的共识。
qkoufu5145 2022-04-14 01:59
《天演论》主要讲述了宇宙过程中的自然力量与伦理过程中的人为力量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根本问题。
《天演论》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不过人类文明愈发展,适于生存的人们就愈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
进化论学说的基础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奠定的,赫胥黎坚持并发挥了这一思想。《天演论》是严复最著名的译作。《天开发者_JS百科演论》分导言和正文两个部分,正文是赫胥黎1893年在一次学术讲座上的讲稿,导言是1894年他在讲稿付印前添写的,较正文还长些。
ty_海燕579 2022-04-14 02:02 《天演论》是严复最著名的译作。《天演论》英文书名直译应为《进化论与伦理学》。作者赫胥黎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朋友,也是达尔文学说的忠诚拥护者。《天演论》分导言和正文两个部分,正文是赫胥黎1893年在一次学术讲座上的讲稿,导言是1894年他在讲稿付印前添写的,较正文还长些。《天演论》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不过人类文明愈发展,适于生存的人们就愈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进化论学说的基础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奠定的,赫胥黎坚持并发挥了这一思想。 严复译述《天演论》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他将《天演论》导论分为18篇、正文分为17篇,分别冠以篇名,并对其中28篇加了按语。他在阐述进化论的同时,联系中国的实际,向人们提出不振作自强就会亡国灭种的警告。严复在按语中指出,植物、动物中都不乏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例子,人类亦然。人类竞争其胜负不在人数之多寡,而在其种其力之强弱。面对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严复尖锐指出,中国再也不能不看实际地妄自尊大,一味大弹“夷夏轩轾”(轩轾xuan zhi本义:中国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老调,弄得不好,就会亡国灭种。《天演论》告诉人们亡国灭种的威胁,但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悲观主义,它启示人们,中国目前虽弱,但仍有挽救的办法,这就是强力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 《天演论》于1896年译成,……他说,达尔文的书,在欧美两洲,几乎家置一编,妇孺皆知,其学说最要有二,一曰物竟,一日天择。此外,严复还把《天演论》译稿给梁启超等人看过。因此,《天演论》正式出版虽在1898年,但其物竞天择的理论在此以前早已在思想界传开。 《天演论》从翻译到正式出版,经过3年时间。这3年,即1895年到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很不平常的3年,甲午海战惨败,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维新运动持续高涨。这时候《天演论》出来了,物竞天择出来了,自然引起思想界强烈的震动。以文名世的同治进士吴汝纶看到《天演论》译稿后,赞不绝口,认为自中国翻译西书以来,无此宏制。这位五十几岁的老先生,激赏之余,竟亲笔细字,把《天演论》全文一字不漏地抄录下来,藏在枕中。梁启超读到《天演论》译稿,未待其出版,便已对之加以宣传,并根据其思想做文章了。向来目空一切的康有为,看了《天演论》译稿以后,也不得不承认从未见过如此之书,此书“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青年鲁迅初读《天演论》,也爱不释手……一位头脑冬烘的本家长辈反对鲁迅看这种新书,鲁迅不理睬他,“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侍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于此可见《天演论》深受当时社会的欢迎。 在《天演论》问世以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成为最活跃的字眼。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 胡适回忆:(在澄衷学堂)有一次,他(国文教员杨千里)教我们班上买吴汝纶删节的严复译本《天演论》来做读本,这是我第一次读《天演论》,高兴得很。他出的作文题目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这种题目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岁小孩子能发挥的,但读《天演论》,做“物竞天择”的文章,都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风气。 《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战屡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多少年轻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开发者_StackOverflow中文版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据统计,自1898年以后,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天演论》就发行过三十多种不同的版本,这是当时任何其他西学书籍都不可比拟的。其之所以如此风行,除了它的思想足以警世这一主要原因以外,译笔古雅耐读,也是原因之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