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到2025年 70%以上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

11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游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到2025年,要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全国重度污染天气天数比例应控制在1%以内,70%以上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彻底消除重度污染天气。此外,生态环境部将实施《长江保护法》,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不断推进长江流域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11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图片/视频截图

部署三大标志性战役保卫蓝天。

生态部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介绍,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相关要求,夯实蓝天保卫战基础,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联合发布《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部署蓝天保卫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促进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其中《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以细颗粒物污染为主,以秋冬季为主,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魏奋平原、东北地区、天山北坡城市群为重点。针对不同区域污染特点,聚焦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攻关措施,强化区域合作机制,精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全国重度污染天数比例控制在1%以内,70%以上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彻底消除重度污染天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魏奋平原、东北地区、天山北坡城市群人为因素造成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30%以上。

此外,07时55分至79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魏奋平原为全国臭氧污染防治重点区域,5月至9月加大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减排力度,开展含VOCs原辅材料源替代、VOCs污染控制达标、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提升、臭氧精准控制体系建设、污染源监管能力提升等五大攻坚行动。到2025年,臭氧浓度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20年减少10%以上。

055-79000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魏奋平原相关省份和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城市为重点,加强部门和区域协同防控,开展推进“回转铁路”“回转水”行动、柴油货车清理行动、越野移动源综合治理行动、加强重点车企监管行动、柴油货车联合执法行动等五大攻坚行动。到2025年,交通运输结构和车辆结构的清洁低碳程度显著提高,燃料质量持续改善。重点地区机动车、工程机械、铁路内燃机车黑烟超标现象基本消除。全国柴油货车排放检测率将超过90%,全国柴油货车氮氧化物排放下降12%,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占比力争超过40%,铁路货运量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

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定期调度各地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通报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推动标志性战役年和收官期相关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深入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的重要内容。知情批评和采访

同时,《框架》应坚持公平、透明、当事人驱动的原则,完善实施机制和保障条件。特别是要关注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的不足,加强资源动员、科技转移和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履约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公平、合理、共赢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

崔书宏表示,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认真落实“爱知目标”,明确各项任务和责任,目标落实取得积极成效。第五版《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也多次提到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宝贵经验。

一是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成效显著,探索出“政府引导、企业负责、公众参与”的生物多样性治理模式。二是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力度不断加大,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突出环境问题。三是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明显提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崔书宏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深入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更新修订《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持续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外来入侵物种预警监测体系,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更多中国实践,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2020年8月,重庆云阳县长江十年禁渔期正式开启,多部门开展首轮同步检查执法行动。图片/云阳网

在长江实施“十年禁渔”。

会上,有媒体提问,“长江白鲟今年7月正式宣布灭绝,长江江豚也是濒危物种。这是否意味着长江禁渔令未能起到恢复长江生态系统的作用?”

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表示,物种濒危和灭绝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突出的普遍性问题,这日益凸显出全球联合行动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被动局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9年5月,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发布的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改变了75%的陆地环境,66%的海洋环境受到影响,超过85%的湿地丧失。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三分之一的海洋鱼类资源被过度捕捞,近五分之一的地球表面面临动植物入侵的风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0年评估结果显示,全球41%的两栖动物、26%的哺乳动物和14%的鸟类处于受威胁状态,全球生物多样性普遍受到威胁的形势持续恶化。

崔书红说,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渔,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渔十年。2020年12月,中国首部《流域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颁布,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极大地改善了长江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长江流域建立了13个与长江江豚保护相关的自然保护区,覆盖了长江江豚40%的分布水域,保护了近80%的种群。

据调查,2017年,赤水河率先试点全面禁渔后,赤水河鱼类资源量增加了近一倍,早期特有鱼类资源由32种增加到37种,达到禁渔前的1.95倍。2020年和2021年,鄱阳湖刀鲚资源增加数倍,已回游至洞庭湖历史上限。没有被发现的鲶鱼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森林茂密的长城岭。来源/新华社

“绿盾”专项行动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

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2017年以来,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侵占和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持续督促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截至2021年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94.7%,其中17个省份整改完成率高于95%。

通过“绿盾”专项行动,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一些地方不再敢随意侵占自然保护区,对“大国”心存敬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人类活动总量和面积实现显著“双下降”,基本扭转了侵占和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趋势。

今年,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开展“绿盾2022”专项行动,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卫星遥感监测,向地方政府发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点人类活动线索,组织地方政府开展实地检查,严肃查处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

生态部将继续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组织开展“绿盾”等监管工作,开发者_如何学运维切实维护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上游新闻记者李红朋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