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意、人物、情感3个影视语言层面看《三十而已》及其现实意义?
103010迎来了大结局,但是人气并没有减缓,依然被周围的人讨论。
双网商霸气御姐顾佳,得厅堂得厨房,能打能抗温柔,可谓满足了所有观众对一个成功女人的幻想。
无所畏惧的上海漂泊者曼妮,激情澎湃,自由自在,勇敢追求爱情,却依然逃不出生活的玩笑和无奈。她被海王欺骗,被同事欺骗,甚至刁难。
钟,一个极其知足的普通人,生活简单,思想简单,甚至婚姻也简单。任务型婚姻让她最终成长。
顾佳怒斥父母,用手撕碎绿茶,以“酷点”的形式为观众做了一件有趣的事;王曼妮大胆的爱和胆小的回老家的情节,以“情感”的形式给观众创造了同样的感受;钟没有自己的主见,他对浪漫生活的向往以“现实”的形式向观众揭示了现实。
这些都是《三十而已》停不下来的地方,但总的来说,吸引人眼球的不仅仅是在于表象的剧情表达,还有更深层次的影视语言。
三位女主角的生活和我们很相似,但不像我们。这种现实与幻想之间的朦胧感,给整体增添了一些故事魅力。每一集都以小故事剧场的形式讲述另一个依附于故事的故事。这是一个生活在上海某个角落的葱油饼小贩。
是该剧创意结局的影视语言,故事背后的三个鲜明人物,是“鲜明”人物设定的影视语言。从平凡到崇高的情感交流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情,这就是剧中“平凡升级”的情感交流的影视语言。
本文以该剧的表现为基础,从创意结局、人物设定、情感交流三个影视语言层面来看待《三十而已》,总结其与影视呈现的碰撞。
01“对比设置”创意结尾:每集的结尾主题,小剧场,以标志性的家庭作为烟火气息最直接的阐述,与主人公形成对比,能引起观众的共情。
、王曼妮和钟这三个存在于不同层面的人,代表了人生中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观众总能在这三个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但是,他们身上毕竟有“主角光环”,所以才会有打理好自己的家后还能经营的公司,才会有遇到海王梁正贤,才会有钟离婚,才会有小奶狗的追求。这些看似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似,却以不同的方式,让观众看够了瘾。
但是,生活就是现实,没有主角光环。所以,生活中会有更多的鸡犬。该剧采用了“对比”的创意结尾,每集结尾的主题剧场是该剧的创新点,展现了生活中的平凡家庭。
主要情节是故事,小剧场是现实。生活在上海街角的葱油饼摊贩,是生活中很多人的写照,是现实生活中人物的代表。所以,没有了主剧情的光环,他们会遭遇风吹雨打,也会被蚊虫叮咬而烦恼。这样的生活与主要情节形成反差,最终让观众从理想回归现实。
创造力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也叫“意义”。是指源于对现实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
郭沫若在《三十而已》中说,“作家要在作品的创造性和风格上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创意和风格缺一不可,决定了剧情的魅力。
纵观以往的影视作品,每一集的结尾都是一个普通的宣发环节,而《鼎》创新的结尾方式为整体增加了一个看点,也为观众营造了丰富的遐想空间。主要情节像童话,而小剧场是现实,更容易让观众理解生活的真谛,引起共鸣。
02“个性鲜明”人物设定:塑造典型代表三个主要人物,制造酷点和有趣点,满足现代人的减压需求,让观众感同身受。
在一部影视作品中,人物是核心,就像血缘关系一样。影视呈现更加有血有肉,人物鲜明的个性设定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随着《三十而已》剧情的发展,梁被骂,徐旗袍被指,陈养鱼被吐槽,甚至配角钟晓阳、林游也被观众骂,因为这些角色形象鲜明,性格迥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这些配角,和钟作为该剧的三大主角,以其鲜明的性格成为观众心中的印记。典型的三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创造了一个观看何爽的点,缓解了当代人的压力,容易让人产生同感。
顾佳:“酷”字,使酷点有吸引力。
顾佳是一个“全职太太”,她的“完美人物设定”可以说是全剧的最大看点。她在线,聪明能干,能和客户管理公司打交道,能管住手里的恶人,能巧妙地压制对手小三。
让人越看越爽。印象中,儿子许子言被幼儿园那些家长关在屋内的情节让观众过足了瘾:
顾佳上一秒抱着害怕的许子言温柔地安慰,下一秒把那两个家长关进房间,几分钟后,她披头散发出来了,两个家长被打成为了观众排遣的一个出口。
现代人的压力普遍都很大,当情节进行到这种让人憋屈的地步时,人物强势的反击就是观众情感的宣泄,诚然顾佳的人物性格正是如此。
当许幻山出轨林有有,绿茶一直从中作祟的时候,观众们恨得牙痒痒,恨不得自己去打林有有几巴掌,这样的情绪燃起,顾佳帮忙做到了。
这便是顾佳“爽型”人物形象,为该剧制造的爽点。极易满足观众的心理诉求,也更好地丰富了顾佳的人物饱满度。
王漫妮:“苦型”人物形象,创造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开发者_JS百科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王漫妮的人物形象便有这样的作用,以漂泊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作为依据,将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人刻画的极其到位。
吃一顿快餐可以省好几块钱,搬一次家就像是蜕一层皮,别人拥有饮水机,她却只能拥有饮水泵。
这样真实的写实很容易激发观众的同理心,能够在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便是王漫妮“苦型”人物形象的作用,鲜明且具有代表性,便于给观众创造同理心。
钟晓琴:“简型”人物形象,营造真实化
钟晓琴是剧中活的最简单的人设,她想法简单,追求简单,通俗地说她活的毫无主见,如她这般的普通人,是对生活中一部分人的真实化阐述。
到了一定的年纪,听从家里安排,相亲、结婚、生子,一切都太“达标”,可这样的人生却并不“达标”。
简单的人物形象,但却还是会因为生活的鸡零狗碎而烦恼,工作的不顺心,婚姻的不完美,烦恼处处有,这才是对现实的真实化写照。
顾佳“爽型”、王漫妮“苦型”、钟晓琴“简型”,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代表了生活中三种不同的人,三种不同性格的营造,为整部剧制造了看点和爽点,吸引观众眼球和心理,更易创造同理心,让人越看越上头。
03 “普通升级型”情感传达:生活鸡零狗碎,但它只能是我们继续提升自己的原因,而不是自暴自弃的借口
对于《三十而已》的大结局,很多人都“不满意”,因为在每个人的结局并没有按照观众预期的来,这便造成了心理落差。
我们的潜意识里,顾佳那么完美值得更美好的结局,可她却“家破人亡”。王漫妮会认清现实找个人嫁了,可她却选择出国。钟晓琴平淡没追求,顶多和陈屿复婚过上平淡的日子,可她却爆红了。
这样出其不意的结局其实是对整部剧情感传达的升级,我们意识里的结局是普通人都会做出的选择,但该剧并没有按照常理进行,因为它是给我们传达了一种更高境界的情感: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抵抗鸡零狗碎的生活打压。
生活或许并不完美,但我们不能自暴自弃,我们应该更能鼓足勇气,提升自我,让自己更加优秀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是该剧“普通升级型”的情感传达,本来处于平稳高度的内核思想,在升级情感传达后瞬间提高了一个档次,既能达到升华整部剧的作用,又能给观众增加对生活的信心,最重要的是,这种打破常规“圆满大结局”的套路,为整部剧平添许多亮眼之处。
这样的情感升华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也更容易让观众分清故事和现实,也好找对自己的人生方向继续前行。
04 思考:怎样的影视剧容易引起共鸣?
“对比烘托式”创意收尾、“个性鲜明化”人物设定、“普通升级型”情感传达,三种影视语言的加持让《三十而已》不单单是一部都市剧,更是一部温暖治愈的心灵安慰剂。
因为对比的创意收尾,观众找到了故事和现实的区别,因为个性鲜明的人物设定,观众寻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普通升级的情感传达,观众产生同理心更易去思考生活的真谛。
这便是《三十而已》被众多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那么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怎样的影视语言才容易引起共鸣呢?本文总结《三十而已》得出以下3点:
1. 设立新意:以崭新的形式俘获观众眼球。
有新意的视觉表现才有看点,才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球。
腾讯视频电视剧副总监孙宏志总结了平台观众追剧规律——“黄金七分钟,生死前三集”。
集的弃剧用户中有35%是在前7分钟内弃剧,第7分钟之后,所有拖拽、快进以及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会有提升20%,几乎有40%观众会在前三集就弃剧”。
而新意的设立就容易打消观众弃剧的念头,就如《三十而已》中,当第一集结束时出现了葱油饼摊一家三口,大多人会去想,这和主人公有什么关系,带着问题就会到第二集。
创造有新意的看点,才能以崭新的形式俘获观众眼球。
2. 制造爽点:遵从排压消遣原则才能打通观众内心。
现代人压力大是常态,排遣和解压的方式之一便是在剧中找到“自己”,并与其一起进退。
《三十而已》就以最真实的故事呈现了当代人的工作、生活和感情,也因此观众极易产生共情,在其中看到自己,并感同身受。
打通观众内心世界,才是走进观众内心的途径,这便是影视剧引起观众共鸣必须注意的一点。
“以剧话你”的理念让观众找到亲切感和归属感。
3. 自然升华:高级感是在不经意间提升的。
视觉类呈现的高级感是品质和层次感的体现,一部剧好与坏,不是看它当时有多好,而是看它在观众心里留下的印记有多深。
《三十而已》结局,但观众却能从剧中走出来找到自己的影子和方向,这才是成功之处。
引起共鸣,不是看它有多厉害,而是看它传达的情感是否是正能量,是否有升华,平铺直叙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对影视作品的需求,自然而然间的升华才是引起共鸣的最好方式。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