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生动讲述脱贫致富故事?

图片自上而下分别为电影《十八洞村》《秀美人生》《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海报。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从当代中国获取思想和文化资源,描开发者_开发问答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新愿景,扶贫题材电影继承中国电影的叙事传统,延续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为主旋律电影创作积累新的经验

经过持续奋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一重大胜利凝聚了千千万万人的努力,也谱写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近年来,电影人的目光聚焦这一历史进程,一批扶贫题材电影与观众见面。

有的影片以党的基层干部为主人公,讲述基层干部在党的号召下展开扶贫工作,与父老乡亲共同发展乡村经济,建设新时代新农村的故事,如影片《幸福快车》《又是一年三月三》《三年》。有的改编自真人真事,以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带头作用的先进个人为主人公,着力表现和歌颂他们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时代勇气,如影片《十八洞村》《南哥》《李保国》。有的以大学生村官和返乡青年为主人公,以其在扶贫工作和乡村建设中的“成长”故事,表现新时代年轻人的新面貌和时代担当,如影片《爱在湘西》《一恋之差》《秀美人生》。

这些影片从当代中国获取思想和文化资源,描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新愿景,继承了中国电影的叙事传统,延续着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为主旋律电影创作积累了新的经验。

讲述奔向小康的新农村故事

在故事结构上,近年来的扶贫题材影片选择了较为朴实的形式。它们大多通过简明生动的影像叙事,表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政策,表明脱贫攻坚带来的历史性变化,使广大观众在思想和情感取得更强烈的认同。很多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脱贫致富的伟大进程和历史成就,以偏远的贫困乡村的巨大变迁来印证国家战略。

如影片《三年》生动细致地讲述了党的基层干部在西岭村驻村帮扶,发展经济,扫黑除恶,在三年里使得该村旧貌换新颜,改变贫困面貌的故事。一些影片特别关注到,在城里学习、生活、工作的年轻人重新回到农村,他们作为村官或返乡创业者,用新观念新技术为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影片《一点就到家》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该片通过三个年轻人的创业故事,展现了年轻人的互联网思维、农业生产的创新尝试和新经营理念为传统农村农业带来的改变,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

这些影片大多将重点落在经济建设,强调新技术在脱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影片《李保国》就讲述了河北农业大学的老师李保国,带领岗底村村民因地制宜发展苹果种植,教授科学的种植技术,打造本地品牌,从而帮助该村摘掉“贫困村”帽子的故事。互联网在农业发展中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受到很多创作者的关注。

为贴近观众,影片大多延续并发展了英模题材电影的叙事传统,讲述小人物的大情怀,描写普通人的优秀时代品格,讲求以情动人。《爱在湘西》表现了年轻村官田野在美丽苗寨收获的工作上的成就感和个人情感上的幸福感。取材自真人真事的《秀美人生》,以对主人公黄文秀内心情感的细腻描摹,为我们传递出当代年轻人热爱故土、心系百姓的精神和担当。

塑造新农民的美好形象

相较之前的农村题材主旋律影片,这些影片在塑造新时代新农民形象和新农村面貌上更具当代气息。

它们大多追求真实,着力塑造有志气、有毅力、拼搏肯干、献身家乡建设的农民形象,强调他们作为劳动者所具有的勤劳、善良等品质。代表性人物是影片《十八洞村》的主人公杨英俊。作为退伍军人的他,对土地怀有深情,勤恳劳作,不愿被认定为贫困户。可贵的是,影片没有简单地将他作为模范人物来描写,而是真实可信地呈现了一个中国农民在扶贫政策下的心态变化,强调他身上体现出的乐观不屈、敢干苦干的“愚公”精神。

描绘蓬勃开展的农业建设的农村新面貌,也是创作者的普遍追求。这一新农村建设的图景,在影片《十八洞村》中杨英俊带领众人填土造田的当代“愚公移山”场景中典型地体现出来。寓言“愚公移山”体现出的艰苦奋斗价值观,在当前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即发扬不畏艰难的实干精神,投入到新时代的建设事业中。而且,现在更讲究采用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巧干”,而不仅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干”。也因如此,这些影片的结尾大多不是脱贫工作的“完成时”,而是“正在进行时”,借助影像语汇将全民小康、国家富强的美好图景充分展现开来。那既是一份庄严的承诺,也是奋斗和前行的动力。

继承现实主义和喜剧叙事传统

扶贫题材电影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在影像风格上继承着当代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喜剧叙事的传统。

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更多强调文艺作品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结合。它们一方面强调对农民生活和农村面貌的真实反映,一方面也以乡村的变化说明这一时代任务的必要性、目的性。如影片《十八洞村》在展现苗族村落迷人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貌的同时,直面村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如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农村看病难、娶妻难等,以及扶贫工作遇到的困难,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村民在面对扶贫政策时的不同心态。而之后,扶贫工作的开展则解决了问题,它将改善村民的生活,也将改变“十八洞村”的贫穷面貌。与当前以农村为叙事背景的商业片相比,扶贫题材影片显然继承着中国电影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有着对农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和脱贫致富心理的深切观照。

在影像风格上,这类影片带有鲜明的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色彩,这使得部分影片以喜剧的样式呈现出来。它们有些属于轻喜剧范畴,因循中国“劝善规过”的叙事传统。《幸福快车》中嗜赌成性的白墩墩、《十八洞村》中整日无所事事的杨懒,因懒致贫,因贫致困,但在他人的教育和帮助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悔悟改正,明白“勤劳致富”的道理。有些则意在歌颂现实中的新人、新事以及新的道德品质。影片《我和我的家乡》中的《回乡之路》一段,在诙谐的小品故事中赞扬了为家乡治沙的乔树林。影片《一点就到家》在青春片的类型下,以轻松幽默的语调,赞扬着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新致富理念和敢想敢拼敢干、心系故土的时代品质,并描绘出互联网大潮下农村建设的大好图景。

总之,近年来的扶贫题材电影,以生动的中国故事开拓了主旋律电影的新领域,推进着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的发展。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