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有义士下一句是什么啊??
360U3131923413 2022-05-15 10:26
曹操的《蒿里行》全文拼音:
hāo lǐ xíng(cáo cāo)
guān dōng yǒu yì shì ,xìng bīng tǎo qún xiōng 。
chū qī huì méng jīn ,nǎi xīn zài xián yáng 。
jūn hé lì bú qí ,chóu chú ér yà开发者_运维问答n háng 。
shì lì shǐ rén zhēng ,sì hái zì xiàng qiāng 。
huái nán dì chēng hào ,kè xǐ yú běi fāng 。
kǎi jiǎ shēng jǐ shī ,wàn xìng yǐ sǐ wáng 。
bái gǔ lù yú yě ,qiān lǐ wú jī míng 。
shēng mín bǎi yí yī ,niàn zhī duàn rén cháng 。
《蒿里行》曹操(魏晋)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全文翻译: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却各有自己的打算。
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opzzz 2022-05-15 10:36 念xuán,同旋。 蒿里行 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曹操关东〔关东〕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西南)以东的广大地区。有义士〔义士〕仗义勇为的人,这里指讨伐董卓的军阀们。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春,关东各地军阀推举袁绍为盟主,联合讨伐董卓。当时董卓焚烧抢掠了洛阳,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他自己屯留在洛阳。曹操认为讨伐董卓是正义的行为,所以称讨伐者是义士。,兴兵讨群凶〔群凶〕指董卓和他的部将。。 初期会盟津〔初期会盟津〕最初希望像周武王跟诸侯在孟津会师结盟那样(结成牢固的同盟)。相传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跟八百诸侯在盟津(即孟津,现在河南省孟县南)会师结盟。这里是借用典故,表示各州郡的军阀讨伐董卓具有正义性,不是叙写实事。期,希望。,乃心在咸阳〔乃心在咸阳〕他们的心里都想跟刘邦、项羽当年攻入秦都咸阳那样直捣洛阳。这句也是用典,承上句的意思,表示希望这样。乃,同“其”,指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阀。。 军合力不齐〔军合力不齐〕军队虽然会合到一起了,但是力量不统一。指军阀各有野心。,踌躇而雁行〔踌躇而雁行〕犹豫不前,只是像雁群飞行那样排好了行列。这里用来形容讨伐董卓的各军互相观望,只是列阵,谁也不进攻。。 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①〔嗣还(xuán)自相戕(qiāng)〕随后不久会盟的军阀就自相残杀起来。嗣还,随后不久,还,同“旋”。戕,杀害。。 淮南弟称号〔淮南弟称号〕袁绍在淮南的弟弟冒称帝号。建安二年(197),袁绍异母弟袁术在淮南(现在安徽省寿县)自立为皇帝。,刻玺于北方〔刻玺于北方〕袁绍自己在北方刻了金玺。汉献帝初平二年(191),袁绍阴谋废汉献帝,立刘虞为皇帝,曾私刻金玺。玺,皇帝的印。北方,当时袁绍屯兵河内(现在河南省武陟县一带),在淮南的北边,所以称北方。。 铠甲生虮虱〔铠(kǎi)甲生虮(jǐ)虱(shī)〕将士们穿的铠甲都生了虮子、虱子,形容战争频繁。铠甲,古代兵士打仗穿的护身服装,多用金属片和皮革制成。虮,虱子的卵。,万姓以死亡〔万姓以死亡〕百姓因为军阀混战而多死亡。万姓,百姓。以,因此。。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生民百遗一〕百姓死亡惨重,百不余一。生民,百姓。百遗一,一百个人里剩下一个人。这是说剩下的极少,不是确数。,念之断人肠。 ******* 东汉末年朝廷倾危,局势纷乱,军阀连年混战。曹操身处世事动荡的旋涡中,亲历了这一过程。这首诗就是他对事情发展过程的追述,涵盖内容丰富而概括力强,不愧被后人称为“诗史”。诗中先写各路军阀从最初的“由义而动”到最后自相残杀的过程,清楚地表明了他的爱憎;然后诗人的视线由上层军阀转向下面的将士和百姓,揭示长期战乱给将士和百姓带来的痛苦。这种结构安排,自然而然地激起人们对不顾将士和百姓死活的军阀的痛恨,诗人忧心国难、心系百姓的形象也就此定格。 在理解本诗大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注意读出感情。 〔有关资料〕 《蒿里行》赏析 《蒿里行》,本是庶民送葬时所唱的挽歌。曹操运用这一哀伤的曲调来写乱世人民的苦难、抒发自己深沉的感慨,内容和调式是很和谐的,这是曹操运用旧题乐府的一个特点。 这首诗被人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确实,它反映了自初平二年(190年),关东各郡将领起兵讨伐董卓,直到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淮南(今安徽寿县)称帝这八九年间的重大纷繁的历史事变和社会面貌。重点写各路军阀以讨伐董卓为名而拥兵自重,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形成新的割据局面,从而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前四句写诸侯起兵,讨伐董卓,以勤王灭贼号召天下。中间六句写军阀为了争夺权势而互相残杀。这六句又可分为三个递进的层次,“军合力不齐”二句,写结义兵之初,已然露出危机;“军合”只是表面上的合,“力不齐”已预示出分裂的危险;“踌躇”二字写尽这些“勤王”的英雄们畏敌如虎,拥兵自重的心理,“雁行”已预示着必然要分道扬镳。“势利使人争”两句,则进一步写出他们之间终于为了争权夺利而很快互相杀伐起来。“淮南帝称号,刻玺于北方”两句则举出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袁绍、袁术这两个堂兄弟竟然成了死对头,袁术自己要称帝,大骂袁绍为家奴;袁绍则更阴险,想借用刘虞为帝而号令天下。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当时又兵力最强,其叔父又被董卓所杀,因而自然成了各路诸侯之盟主,曹操在这里举二袁之争,可以概见当时乱世群雄的情开发者_开发问答形。读了这六句诗,我们仿佛看到这帮军阀从暗斗以至明争,终于打得不可开交的一个历史过程。无怪乎钟惺说曹操“看尽乱世群雄情形,本初(袁绍字)、公路(袁术字)、景升(刘表字)辈,落其目中掌中之矣。”(《古诗归》)“铠甲生虮虱”以下六句,写战争给士兵和百姓带来的灾难和作者的感慨。“铠甲生虮虱”写战乱之长,士兵连年征战,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其苦可知;“万姓以死亡”写人民在战乱中死丧殆尽,可见战祸之烈。“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用简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战乱中的凄凉悲惨的图画。从视觉感受上说,弥望中,纵横于野的白骨,是那样惨白;从听觉感受上说,茫茫大地死一样沉寂,没有一点生命的气息,鸡鸣狗吠,这些寻常的庄户声气都不闻于耳了。作者收视反听,自然要痛断肝肠了。作者在写这段纷繁的历史事变时,从大局着眼,从关节处入手,提纲挈领,举重若轻,善于突出重点,使人感到诗人自是站在高处,全局在胸,所以运笔自如,简劲有力。从“史”的角度说,这首诗真不啻就是一首汉末良史。 但这首诗,最动人的还是作者的“诗情”。从情的角度分析,这首诗也是脉络分明的。前四句,可以说写诗人起初的愿望。“关东义士”虽可泛指诸路将领,但我以为主要是曹操隐然自指。曹操兴义兵,讨群凶是其本心,尤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两句,正可谓是曹操开始追求的目标:他想大家合兵于孟津对洛阳构成一种进逼的势态,一旦洛阳得手就可打开进攻长安的门户,就可完成灭贼勤王的大计。这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讲的是很清楚的。中间六句写曹操的失望。他没有料到这些军阀竟然这般卑鄙,因而大有“竖子不足与谋”的感慨,鄙视和痛恨之情感溢于言表。最后六句写曹操的哀伤,他既是伤生民之苦,也是伤自己整顿乾坤宏愿的受挫。从曹操情感发展的线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以天下为己任,救万民于水火的博大胸怀和深挚情感。这才使这首诗具有“诗史”的艺术魅力。(张家顺) (选自《乐府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004-08-07 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js/zdkb/2
_WeCh****253853 2022-05-15 10:37 开发者_开发问答 好礼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是哪一首诗?具有承上启下的诗很多。不起来是哪一首啦?
chouou_2017 开发者_StackOverflow 2022-05-15 10:39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
Axh0373 2022-05-15 10:41
意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思是:为死去的人送行。《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
原文: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译文: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