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世有伯乐下一句是什么呢??

RichardTheThird 开发者_JS百科 2022-05-14 14:0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全文如下

杂说四·马说

[作者]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00****546 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 2022-05-14 14:07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zhang仁翠c 2022-05-14 14:11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出自韩愈写的《杂说四·马说》。

杂说四·马说

【作者】韩愈 【朝代】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开发者_开发技巧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

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从而达到目的.

作为权威人士而言,说话做事都要凭良心,实事求是,要爱惜自己的名誉,不能被贪欲蒙蔽,随便收别人好处而办事.


ycgq1982 开发者_Go百科 2022-05-14 14:14

字面意思:伯乐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伯乐这个人,就没有千里马,因为千里马是伯乐发现的。引申意思:社会上杰出的人才很多,但是可以发现人才的人却是很少,假如人才没有被赏识,那么人才就会一直被埋没,有才华也不算是人才了,因此只有被挖掘出,才是人才,也就是先有伯乐才有千里马。


360U3218155620 开发者_如何学C 2022-05-14 14:15

是这个吗: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会员登陆有问题 2022-05-14 14:16

出自韩愈的《马说》

意思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开发者_C百科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写作背景:韩愈青年时代就颇有抱负和才干.他25岁中进土后,长期闲居京城,得不到官职.只得“奔走伺候公卿”,“日求于人,以度时月”(《与李翱书》).直到10年后,他35岁时,才被召回朝廷正式任职.这种坎坷遭遇正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思想基础.他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感朝廷昏暗,体会到统治者对待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公,也深刻了解了下层知识分子遭受的怨屈和折磨.于是,作者在“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的思想指导下,联系当时统治集团压抑人才的情况和自身大材小用、屈居下位的处境,写了这篇文章.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