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新之说:《三十而已》里“包”治百病的爱马仕,治得了“阶级焦虑”?

近日,一部以大都市上海为背景,讲述三个30岁女性的人生故事的女性电视剧《三十而已》热播,引发了众多话题和讨论。就像我前几期分析过的,在当今“得姐者得天下”的影视娱乐市场,这部剧和《乘风破浪的姐姐》一样,抓住了“妈妈”最受关注的话题:3354个30岁女性的困境与焦虑。再加上其精良的制作、明快的节奏和叙事,这部剧成为本季爆款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这部剧在网上引爆的第一个关键词不是“30”或者“女性”,而是一个离普通人非常遥远的东西——爱马仕包。在众多影视博主、博主、营销号的帮助下,中国的网络空间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马仕素养”运动。这些圈子里的玩家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要求六位数的顶级奢侈品,比如科普最丑的基础款,并且用插图仔细分析剧中各个场景出现的爱马仕包3354。这是基本款,那是限量款,这是定制款。这是康康包,那是凯利包,这是喜马拉雅柏金包;价值百万的包;这是普通皮革,那是鸵鸟皮,这是来自宝宝的鳄鱼皮3354然后,顺便告诉你爱马仕的受欢迎程度,连匡威鞋都忍不住模仿。所谓的“配送”系统,把滞销的商品拿去库存,包装得那么清新脱俗,不禁让我这个贫民窟的姑娘大开眼界。

在各种帖子中反复出现的富家女聚会的画面,是编剧明确告诉观众的:你看,站在C位的妻子拿走了最贵的爱马仕,其余的妻子按照各自携带的爱马仕的价值从中间向两边依次排队, 而女主则羞得偷偷把包藏在身后,因为她只带了一个价值5万元的限量版香奈儿包,甚至因为她没有爱马仕,她觉得不配被妻子们出现在画面中。 最后,她在房间里。

在《三十而已》这个剧情中,女主顾佳因为自己的烟花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急于打入所谓上海上流社会的富婆圈子,得到一个家里拥有三个主题公园的老婆,为自己的烟花开辟出路,以解燃眉之急。不过,虽然编剧和导演确实刻意用这群富婆的虚伪和浮夸来衬托女主顾佳的韧性、机智和沉着,但在这个观众乐此不疲的故事里,从顾佳接触这群所谓的上流太太的第一幕开始,我就感受到了作为屏幕前观众的一种强烈的尴尬感和违和感。2020年的中国上海,这群自称是圈子里朋友的女人,用老公的姓加一个老婆来称呼对方。王夫人、李夫人、刘夫人、马夫人神情恍惚,我仿佛穿越进了一部民国剧,即将变成和易先生打麻将的。

坐下后,这群小姐们又开始互相摇头摆尾,用带枪带棍的剪刀剪开昂贵的布料,一边说要给家里的狗做衣服,一边偷偷的互相比较,互相挤兑。恍惚间,我觉得自己仿佛穿越到了《甄嬛传》年的皇后小剧场,看着皇后和华妃为了你的玉或者我的珍珠而激烈的争斗。

随后的情节围绕着包变得更加神奇:顾佳在第一次聚会上被排挤和忽视,因为她没有爱马仕包,所以她从痛苦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尽最大努力找到信任她的人。她以一辆车的价格买了一个罕见的爱马仕包。紧接着,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带着包,顾佳的再次出场不再是第一次支支吾吾;拿着包,她大摇大摆走出电梯,整个走廊仿佛都是她的秀;有了包包,之前一直对她冷淡的女士们都突然变了脸,热情地传阅她的新包包,她终于不会在大合照里下岗了。

就像她买包的时候说的,这个包是我进入老婆圈子的敲门砖。于是,有了包,她终于被认出来了,终于她为家里拉生意的目的也顺利实现了。原来江湖上“包治百病”的说法是真的!美剧《欲望都市》中的那句名言也是如此:“爱马仕与风格气质无关。当我背着她时,我知道我在仕途上已经成功了”。

嗯.你相信吗?我怕这虽然只是电视剧夸张的艺术过程,但真的会有很多人相信。不知道有多少女生在人生目标中划掉了香奈儿,在梦里换成了爱马仕,又有多少男生会相信女神只要手里一个爱马仕就会扑向自己的怀抱。

奢侈品,顾名思义,是社会上拥有大量财富的少数人的日常消费品。就像做皇家马具生意起家的爱马仕,一直把客户定位为所谓的老钱。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所谓的老钱专属品牌,却是靠着新兴国家急于证明自己的新钱的钱过日子。2019年,爱马仕全年总销售额达68.83亿欧元,其中代表欧洲老市场传统和贵族品味的大本营法国只有8.67亿元,而欧洲其他市场加起来也只有12亿欧元,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增长了19.5%,达到345.5亿欧元。

很多号称服务于亚洲富人的欧洲奢侈品的镰刀,早已从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伸向并不富裕的城市年轻人。目前,GUCCI的代言人是,LV的代言人是,而的代言人是坤。我们大概可以感觉到,这些奢侈品牌想要打动的目标客户已经不再是大叔大妈了。

为什么一个包包这么神奇?剧中的爱马仕不是一个普通的包包,而是在帮助妻子们准确找到自己的人,明确自己心中鄙视的链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

占据舆论高地的社会,可以随身带着展示出来的奢侈品,比如说包包,名表、豪车成为了金钱这个一般等价物的等价物:奢侈品等于经济实力,经济实力等于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等于他人的尊重,他人的尊重等于自己的快乐,四舍五入就变成了“奢侈品等于快乐”——会有人告诉你,爱慕虚荣固然不对,但是为快乐买单难道错了吗?是啊,到底是哪里错了呢?

  正如凡勃仑在《有闲阶级论》中写道的那样:“人们注意的,是物品所具有的浪费性标志,以及他们能够提供的某种间接的或者歧视性的效用”——因为稀缺,所以珍贵,因为珍贵所以拥有的人也跟着造作起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三十而已》里的那群新中国阔太太们手中传看的爱马仕和《潜伏》里民国官太太们小心翼翼品尝的可口可乐,本质上没有区别。

  而另一方面,影视剧的编剧们也热衷于给观众们画一个饼,用一种符号化的新鲜玩意儿来告诉观众,看,这就是上流的生活。

  但有趣的是,也许可能是我们的国家发展太过迅速,人民群众消费和眼界升级也过于迅速,那些曾经在影视作品里描写的“上流”在今天看来甚至有点儿好笑。比如说《大腕儿》里北京最贵的豪宅法国设计师、英国管家、美国托儿所的公寓要价2万多人民币一平米,这还是设定成神经病臆想出来的。

  《蜗居》里小贝鼓起所有勇气给女友海藻买来的幸福的滋味是一个哈根达冰淇淋球。再往前,二十年前开发者_运维问答的文学作品描写都市精致生活的白领会写她们在办公室喝雀巢三合一速溶咖啡,或是坐在肯德基坐的窗边优雅地吃汉堡……

  从这个角度看,今天电视剧里人手一个的爱马仕也许仅仅是这么多年影视剧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次水涨船高的消费升级,想想还是挺有趣的。至少这些有钱人可以在我们这些普通人面前“阔”得有理有据,使人信服,而不会像新版流星花园里的道明寺那样,把炫富变成了给人民群众增加自信的段子。

  但是,另一方面近年来在一些都市剧中,尤其是以女性作为题材和受众的作品也在无形中壮大着“拜物神教”和“拜富神教”:只要写都市女性奋斗就一定是挣扎在对物质的无限渴望和能满足自己物质欲望的男性之间,比如《北京女子图鉴》中明明打着都市女性奋斗的旗号却演变成了“北京男子收集图鉴”,仿佛只要是写大城市就一定得是物欲横流、纸醉金迷,把小地方来的年轻女孩子迷得晕晕乎乎才算完;

  只要写到富人家的孩子就往往会渲染他们的神通广大,无所不能,比如说《欢乐颂》中的曲筱绡,一个暴发户老板的女儿,前20多年都在不学无术浑浑噩噩,只要她一发愿要干出一番事业,立马就能凭借她所谓“富人思维”“人脉手腕”混得风生水起,谈生意做项目摆平黑白两道样样精通,就连原本一窍不通的知识都能很快学会。也许是作者对江浙沪民营企业家这个群体有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和崇拜,但这种对于金钱万能、赢在阶级就赢得一切的脑补很难不让人觉得这是一种“皇帝的金锄头思维”,越是说得天花乱坠就越容易露怯。

  这些编剧一方面是写上层上不去,只是用“皇帝金锄头耕”的精神孜孜不倦地为吃瓜群众构建一个手眼通天、人均霸道总裁的所谓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写基层又下不来,农村人、城市贫民的存在日益边缘化,变成了配角、丑角,甚至有的创作者遵循所谓的“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的思维,不断重复类似《欢乐颂》“樊胜美妈妈”《安家》“房似锦妈妈”这样的城市白领的原生家庭都是些愚昧粗鲁的讨债鬼这样的扁平设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时代变了,以今天大多数编剧的收入如果像上一个时代的体制内编剧那样花大量时间脱产沉淀在基层体验生活,那是会饿死的;同样让他们去买几十万的包、上百万的表去混富豪阶层可能饿死的速度会更快些。

  那怎么办?就只好先确定要写几个人物,根据受众的定位给这些人物安好人设,然后到网上找帖子,把各种奇葩事各种矛盾冲突提炼出来,集中按在每个角色身上,保证他们能够在几十集的剧情里人人鸡飞狗跳不得安生。最好再借鉴一些国外的东西,普通观众觉得新鲜的知识,打一个信息差。比如说《三十而已》中把纽约曼哈顿阔太们的社交细节强行移植到了上海太太圈,为了体现所谓的old money还安排女主暴力科普了一下啥叫“正宗英式下午茶”。

  这样的剧情如果当做消遣随便看看倒也有趣,但如果你真的认为你说生活的2020年的中国存在一个用会不会喝“正宗英式下午茶”决定你是否被承认的上流社会,并且希望通过学习贵族礼仪,购买奢侈行头来提升自己的所谓“阶级”,那就比较糟糕了。说到底,《三十而已》中围绕爱马仕的一串情节所输出的,依然是当下中国各个阶层都在经历的身份焦虑和阶级焦虑。

  财富的积累和数十年对于物质的追求让处于基层的年轻人渴望着阶级跨越的同时充满了对阶级固化,上升通道即将关闭的恐惧;衣食无忧已经在都市立足的中产又不敢放慢你追我赶的脚步,生怕随时可能到来的所谓的阶级滑落;而已然在所谓“上层”占有一席之地的那批人又无时无刻不绞尽脑汁地从古今中外搜罗出一套物质化的“贵族标准”来定义自已,毕竟我们挥手告别腐朽的旧时代已经有了七十多年,就算你家按照家谱血统可以追溯到桃园三结义、皇帝战蚩尤,中国也并不存在那种大家想象中的代代过着优雅闲适的生活、穿着貂绒、听着编钟演奏、喝着正宗英式下午茶的阿依土鳖伯爵——都是40年的狐狸,你咋就急着成一个千年的精呢?

  当然,我并不是针对《三十而立》这部剧,毕竟这部分情节也只是全篇非常微小的一部分,更多相关的讨论我会在自己的个人号新之AKIRA中和大家聊一聊。希望再过40年,拥有爱马仕的女孩和没有爱马仕的女孩依然可以坐在一起共叙姐妹情谊,希望再过40年,我们依然可以在中国,不以人们拥有的金钱而以人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来评价他们的价值,诸君共勉,我们下期再见!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