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大运河油画是谁画的呢??
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成员较多,其中以马奈、莫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莫里索和卡萨特等影响最大。
马奈(1832年—1883年)。他是印象主义画家中的长者,与莫亲等人过从甚密。但他并未参加任何一届印象主义画展。然而从他的艺术实践来看,他完成了从库尔贝现实主义向印象主义的过渡。
马奈年轻时就不满学院派的教学而迷恋历代大师提香、格列科、里贝拉、委拉斯凯兹、戈雅、哈尔斯和鲁本斯。他在27岁时创作的《苦艾酒的嗜好者》以及尔后创作的《草地上的午餐》和另一幅描写裸体女子的油画《奥林匹亚》,在技法上既追随传统的画法,又大胆探索自己的新路,以至均遭官方沙龙拒绝。
60年代初,马奈创作了油画《老乐师》、《弹吉他的人》、《穿西班牙服装的维克多利娜·米朗》。《从瓦伦西亚来的劳拉》,这是从写实主义向印象主义的过渡作品。
70年代,马奈完成了一系列油画,其印象主义技法更为鲜明。1874年的《在小船上》,1881年—1882年创作的《费里—贝舍尔酒吧间》、以及1875年创作的《威尼斯大运河》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马奈是最早打破传统的棕褐色调,使画面明亮、有外光新鲜感的画家。但是,由于画家受过古典艺术的熏陶,他的作品中始终保持着某种宏大和庄重的气派。这是作为印象主义画家的马奈其艺术的独特之处。
莫奈(1840年—1926年),他是印象主义最典型的画家,也是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人称“印象派之父”。
《印象·日出》莫奈法国莫奈出生在巴黎一个小商人家庭,很早就喜欢绘画。正式的绘画生涯是从与欧仁·布丹结识后开始的。莫奈与他一起到大自然中对景写生,布丹一再告诉他:“当场画下来的任何东西,总是具有以后在画室里不可能得到的开发者_C百科一种力量:真实性和笔法的生动性。”这成为他终生奉行的一条绘画创作原则。可惜因为服兵役而中断了跟布丹的学习,从军队退役回来后,莫奈决心当画家,进入巴黎学院派画家格莱尔的画室学习。在这里他结识了雷诺阿、西斯莱、西齐耶,并在展览会上第一次看到了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等作品。马奈大胆而直率的画风使他十分赞赏,而对格莱尔画室陈旧而死板的学习方法非常不满,一年后即与雷诺阿等人离开了格莱尔的画室。这时他又结识了巴比松画派的杜比尼和特罗容,他们给莫奈以很深的影响。
1865年—1870年是莫奈艺术创作的早期。这时他已经开始使用印象主义画派特有的碎笔触作画,同时,他的目的也已十分明确,即努力探索真实地表现大自然的方法,特别是描绘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1873年,他创作的《印象·日出》就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1874年,莫奈和他的伙伴联合德加和其他一些画《睡莲》莫奈法国家,举办了第一届“独立派”作品展览会,这次画展以印象派画家首次展览而被载入史册。“印象派”这一名字也由于莫奈的《印象·日出》而被叫了起来。莫奈的名声在观众中也日益增长。
19世纪90年代。莫奈对不同季节,一天之内不同的时辰,天气情况以及不断变化的光线和气氛都作了认真的研究,画了几组成套的画,如《干草垛》、《卢昂大教堂》、《睡莲》等等,都是同一主题,使不同时间下光线变换无穷的外观映象展现在人们眼前。
雷诺阿(1841年—1919年),在印象主义画家中,他以画人物尤其是青年妇女和儿童著名,还喜欢画女性裸体。他在肖像画和裸体画中尝试运用印象主义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他的印象主义风格的代表作有《包厢》、《游船上的午餐》、《红磨坊街的舞会》等。
《江磨坊街的舞会》雷诺阿法国德加(1834年—1917年)的艺术和其他印象派画家有所不同,他只是在色彩上很像印象派,但并不喜欢在外光下作画,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他曾在安格尔的一个学生的指导下学习,以后又几次去意大利。受古典艺术的影响较深,有坚实的素描基础。他的绘画以表现人物动态,尤其是芭蕾舞女的活动见长。也善于画室内群像。在注重色彩的同时,很注意构图,并且注重造型,代表作有《舞蹈课》、《芭蕾舞中的姆里·菲奥克尔》、《苦艾酒》、《熨衣妇》等。此外,德加善于用色粉笔作画。如著名的《舞台上的舞女》。
毕沙罗(1830年—1903年),他与莫奈一样是始终坚持印象主义画法的画家。他的作品主要是风景画,而且多是农村风景。他的画不仅以色彩丰富见长,而且画得厚重实在。比莫奈的更有质感。他的代表作有描绘农村风景的《蓬图瓦兹的红屋顶》、《菜园和鲜花盛开的果树、春、蓬图瓦兹》等。描绘城市风光的代表作以他晚年所画的《雨中的法兰西剧院广场》最著名。70年代后期,受“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点彩画法的影响,画了一些点彩派作品。如1881年创作的《拿树丫的农家姑娘》就是这类作品。
西斯莱(1839年—1899年)也是始终坚持印象主义画法的画家。他主要是画风景,取材城市的街头小巷和巴黎附近的农村田野。早期的作品细致写实,受柯罗的影响很大。成熟期的作品,用笔流畅柔和,色调清新。代表作有《马尔港的洪水》、《洪水泛滥中的小舟》等。
贝尔特·莫里索(1841年—1895年)是位有天赋、有温情色彩的印象主义女画家。她的画,题材取自她周围亲近的生活情景,画风典雅、精致,色调闪耀着鲜绿的光辉,色彩富于微妙的变化。
另外美国女画家卡萨特,也是法国印象主义画展的积极参加者。卡萨特(1844年—1926年)是一位女油画家和版画家。她出生于美国,1861年—1865年在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学习,1866年到巴黎深造以后终生定居法国。他在艺术上,深受德加的影响,善于描写妇女和儿童,尤其是对幼子的关怀。代表作有《给孩子洗澡》等。
刘超群 2022-06-10 02:37 开发者_开发问答
在18世纪的威尼斯画坛上,风景画也有一定的发展,此时较为著名的风景画家有:安东诺·卡纳列(1697年—1786年)、弗兰西斯柯·瓜尔第(1712年—1793年)等人。
安·卡纳列的风景画富有抒情味,擅长描绘威尼斯的风土人情。他初期的代表作有《税关入口处》,描绘的是威尼斯大运河繁忙的运输情况,画面充满了生机。他的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是《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这是一幅既描绘了风景又描绘了外交生活的出色作品。
与卡纳列同时驰名的威尼斯风景画家是弗兰西斯柯·爪尔第,他是卡纳列的学生。他善于作外光的描绘,描写威尼斯的天空,表现大气的流动,阳光从云层中透过,照耀着这个古老水上城市的市容,画面上常是柔和的银色调子。主要代表作有《威尼斯的风光》、《威尼斯的庭园》、组画《放气球》等。
水瓶marrywei 2022-06-10 02:37 开发者_如何学Python 意大利风景画家卡纳莱托(乔凡尼·安东尼奥·康纳尔)(Canaletto,1697-1768年)。图为画于 1730年的《礼拜堂旁的大运河》(The Grand Canal at the Salute Church , 1730)
360U3143446805 2022-06-10 02:39 开发者_如何学编程
《带贡多拉的威尼斯大运河》贝尔纳多·贝洛托作 (1721年-1780年)
鹿栀_980 2022-06-10 02:51
70年代,马奈完成了一系列油画,其印象主义技法更为鲜明。1874年的《在小船上》,1881年—1882年创作的《费里—贝舍尔酒吧开发者_开发问答间》、以及1875年创作的《威尼斯大运河》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360U3324546706 2022-06-10 02:52 https://gss0.baidu.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a005b3345422fea4d0a2d390.jpg 法文:Souvenir de Mortefontaine 这一幅《 孟特芳丹的回忆》,是柯罗晚期最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风景杰作之一。孟特芳丹位于巴黎以北桑利斯附近, 柯罗当年曾涉足那里,感受过那一片花园景色的美。这幅画就是艺术家对这一美景的回忆。画面展开在湖边森林的一角,晨雾初散,清新的林地与湖面的水气构成一种温暖湿润的大自然感觉。右侧一棵巨树占去画面约五分之三,对面一棵小枯树与它相呼应,加强了画面的平衡感。树枝朝着一个方向倾斜,显得和谐而富有节奏。两树的中间显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和煦的阳光从树叶间散落到草地上,点醒了四处绽开的红色小花。一个穿红裙的妇女面朝着左侧的那棵小树,仰着头举起双手采摘着树干上的草蕈。在整幅画上,这三个人物显得生意盎然。画家虽把他们都处理在一边,但却疏密有致开发者_运维问答。 柯罗画风景,常常喜欢在前景画上几棵柔弱斜倚的树枝,来加重画面的抒情性。如这幅画中左侧的那棵小树,也属这种情况。你看那小树歪扭的姿势,显然是由于微风的长期吹拂所造成。它倾斜的枝干更显出婀娜多姿的舞蹈美,给整幅画平添了无限诗意。妇女的红裙与头巾是全景的最强音。细细品味此画,观者几乎可以听到细枝与树叶的瑟瑟声。这种大自然的情趣绝不是梦幻却胜似梦幻。画家完全用暖色铺染画面,整个色调显得细声细语,没有激情,只有和谐。如果没有画家对自然美的强烈感受,是难以给人们留下这么多难忘的印象的。这是一幅理想的风景画,也是一幅真实的抒情画。热爱自然是画风景的首要条件。 柯罗十分热爱大自然,他曾说: ”艺术就是爱 ”, ”当你画风景时,要先找到形,然后找到色,使色度之间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叫做色彩。这也就是现实。但这一切要服从于你的感情 ”。这简短的几句话,也许正是 柯罗的风景画的全部秘密所在。 柯罗一生还未体验过渴求订件或拼命赶制的心情。他的后半生没有卖过一件作品。一旦下雨,他就安心等待天晴之后再去写生。他喜欢明朗的晴天。在他看来,写生之作只是为在画室里创作所作的素材准备。这说明, 柯罗的风景画之魅力,不是由于他面对写生,而是他从生活中提炼出他所发现的美。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卡米耶·柯罗(1796.7—1875.2)一生经历了三次革命运动:1830年、1848年的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在这一系列激荡的政治风云中,他亲身体验过拿破仑一世到拿破仑三世的兴亡;目睹美术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兴衰,直至印象主义的兴起。因而在柯罗的身上染上了各个时代的混合色彩与艺术风格的因素。他40岁以后,成为巴比松画派的志同道合者,画风倾向于这个画派。 柯罗出生在巴黎一个服装商人之家,少年时跟随古典风景画家贝克多学过画。1820年,他从古典风景画家维克多·贝尔丹学画;1825年去意大利,在那里生活了三年,充分享受了地中海的阳光与自然的美。回国后他和朋友到各地旅行,后来又两次去意大利,三次游瑞士,到了荷兰、英国,最后进入巴黎郊区的枫丹白露森林,与巴比松画家们共享自然写生的乐趣。成为一个在艺术上独具奇趣的风景画家。巴比松画派是指19世纪60年代,在巴黎郊外的巴比松村,一群年轻的画家,常常在枫丹白露森林里进行创作。卢梭、米勒和柯罗是其中重要的成员。 柯罗一生创作了3000多幅油画,其中大部分是描绘田园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新颖,明朗,清俊,柔美,散发着诗一样的情趣。这与他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悉心领会大自然一丝一微的变化不无关系。 柯罗的风景画,在色彩运用方面,用的最多的是银灰色和褐色调子,因这类色彩具有宁静感,能使灿烂的阳光或弥漫的晨雾展现得更富诗意。热爱自然是画风景的首要条件。柯罗十分热爱大自然,他曾说:艺术就是,当你画风景时,要先找到形,然后找到色,使色度之间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叫做色彩。这也就是现实。但这一切要服从于你的感情。这简短的几句话,也许正是柯罗的风景画的全部秘密所在。 同卢梭、米勒等巴比松派画家一样,柯罗在对大自然的讴歌中,展现了自己温柔多情的性格。他毕生徜徉在大自然中,着意临摹自然界的神奇与妙曼,他将大自然造化的一切进行艺术的再现。他的风景画,尽显自然之美、田园之美,既融合了古典主义的典雅,又荡漾着理想主义的浪漫,还蕴涵着现实主义的真切。他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 《威尼斯大运河》、《芒特桥》、《阿夫赖城》、《梳妆》、《忧郁的妇人》等是他的代表作。1875年柯罗在巴黎去世,这位终生未婚,独自拥抱绘画艺术的老人,直到生命将尽,手里仍握着画笔。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