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斧劈皴 是谁画的啊??

13850798575 开发者_如何转开发 2022-06-13 06:22

画斧劈皴的人很多

给你一个地址去看看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9/554156.shtml


lyyszd 2022-06-13 06:23

中国十大古画是中国绘画历史上最灿烂夺目的明珠,主要包括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仇英的汉宫春晓图等,其中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九余堂汉宫春晓图纵宽30.6厘米,横长574.1厘米,非常适合悬挂在宽大明亮的客厅中,奢华大气,给人们带来艺术的美的享受,画卷采用艺克利版画技术,逼真形象,完美地再现了原作的神韵。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九: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十大名画 汉宫春晓图(纵30.6厘米 横574.1厘米)

画卷的作者是明代知名画家仇英,仇英是太仓人,后来在苏州定居,是明朝最具代表性的画师之一,仇英的画作一般只有简单的名款,不像明代其他画家那样在画作上题诗,仇英擅长描绘仕女,远近闻名,汉宫春晓图是仇英最杰出的代表作,画卷描绘了汉朝宫殿园林的宏伟景象,使用惊艳的笔墨展现了皇宫中嫔妃的日常生活起居情况,他的这幅汉宫春晓图在中国仕女绘画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汉宫春晓图的主题是汉代的宫廷生活,描绘了宫廷佳丽的生活状态,整幅画卷构图繁琐,用笔遒劲有力,色彩优雅瑰丽, 画卷拥有奇木,怪石,华丽的宫殿,构成了人间仙境一般的美丽景色,除了拥有美女的画像之外,画卷还重点描绘了嫔妃弹琴下棋,描绘书画,赏鉴古玩,赏花等娱乐休闲活动。画卷一开始就是美丽的宫殿外景,杨柳发出嫩芽,春意盎然,宫殿的围墙外面有一个水潭,鸳鸯白鹇在其中游水嬉戏。一个宫女带着三个小孩在水塘边观看展翅欲飞的白鹇。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六: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五: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以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生活轶事为题材绘制而成。韩熙载(公元907——970年), 字叔言,山东北诲人,唐末进士,是一位北方贵族,因战乱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后主李煜继位时,南唐国势不振,而北方的宋王朝则迅速崛起。李煜对自己小朝 廷的存亡忧虑不安。对于韩熙载,李煜想授他为相,却又不放心,心情十分矛盾。韩熙载也意识到,表面上虽受惠予南唐朝廷,但毕竟是北方人,也无意为官。身处 逆境的韩熙载,为了免遭可能发生的厄运,不得不在政治上尽量避免与朝廷发生冲突,并在生活上以疏狂自放、纵情声色的方式,去转移同僚的视线,蒙蔽朝廷的耳 目。李煜只以为韩熙载生活太放荡,出于“惜其才”,想通过图画对韩熙载起规劝作用。所以,当他得知韩熙载“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棵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的消息,便“命顾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宣和画谱》)这就是《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原由。

全卷尺寸:28.7cm*33.55cm

一个宫女透过窗户眺望外面翩翩起舞的孔雀,孔雀的两边是两个宫女,一个宫女在喂孔雀,另一个宫女依靠在门边,还有一个宫女提着水壶走下台阶。一名嫔妃站在花园中,看着周围的宫女为牡丹花浇水,旁边是嫔妃的同伴,同伴身边有两个丫鬟,一个丫鬟在浇水,另一个丫鬟拿着扇子陪伴在左右。院内有一棵梨树绽放着美丽的白色花朵,有宫女摘下梨花放在盆子中,有的人则摘下梨花插在鬓边。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元代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纸本,水墨画。《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富春山居图》曾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富春山居图 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半卷《富春山居图 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富春山居图》残卷之一。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富春山居图》画卷为六接的纸本,即是由六张纸连成的画卷.黄公望(字子久)为元代最负盛名的画师,在画史上的影响颇大。他在《山水诀》中,明确提到模写。他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子久作品存世不多,其中最佳者当属《富春山居图》。为了创作《富春山居图》,他在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时,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此画成于至正七年(1347年),此时子久年近八旬,画中所题文字表明,他为完成此画而潜心观察、揣摩费时三四年。张庚在《图画精意识》中记载了董其昌对此画的赞誉,子久画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唐-阎立本-步辇图

《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步辇图》以唐太宗李世民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这一重大事件为背景,表现了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使者禄东赞来唐迎亲并受到唐太宗召见的场面。画中包括唐太宗在内共有13个人物。唐太宗虽然不在画面的中心而偏于横卷的前半部分,但作者在构图上巧妙的处理,使以唐太宗为主的人物群体实际上处于画面视觉的中心,同时也以他为主构成了画面由内向外辐射的组合关系。唐太宗处于九个侍女的簇拥之下,宽大的体态与威仪庄重的神情,与侍女纤细而趋于动感的塑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构成了画面视觉上的重中之重。同样的处理构思也体现在唐太宗前方的三个使臣身上,他们虽然较之侍女们远离唐太宗,但其与太宗构成对应的视线,使他们乃处于更为重要的视觉地位。造型上选取了鞠躬时的动态,同时,三人的重心都略有后移,亦给人一种趋于不稳定的视觉感开发者_运维百科受。相比之下,既显示出使臣的恭敬,又衬托出大唐天子雍容华贵的气派。

  作者的绘画技巧也达到了相当高超的境界,不但体现在独具匠心的构图安排上,具体人物的刻画同样十分精彩,线条流畅圆转,五官塑造精致细腻,深得人物的个性气质。尤其是三个使臣穿着相貌都反映出浓郁的异域风情。李嗣真在《续画品录》中评阎立本的画说:“至若万国来庭,奉涂山之玉帛;百蛮朝贡,接应门之位序。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仪;魁诡谲怪,鼻饮头飞之俗;尽该毫未,倍得人情。”决非虚誉。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全卷,北宋,张择端,绢本,淡设色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清明上河图 全图 古画原版复制品 色较暗 100%忠于原作

全图尺寸纵长:24.8cm 横长:528cm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全画可分为三段:

  首段写市郊景色,茅檐低伏,阡陌纵横,其间人物往来。

  中段以“上土桥”为中心,另画汴河及两岸风光。中间那座规模宏敞、状如飞虹的木结构桥梁,概称“虹桥”,正名“上土桥”,为水陆交通的汇合点。桥上车马来往如梭,商贩密集,行人熙攘。

  后段描写的是市区街道,城内商店鳞次栉比,大店门首还扎结着彩楼欢门,小店铺只是一个敞棚。此外还有公廨寺观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马轿驼络绎不绝。行人中有绅士、官吏、仆役、贩夫、走卒、车轿夫、作坊工人、说书艺人、理发匠、医生、看相算命者、贵家妇女、行脚僧人、顽皮儿童,甚至还有乞丐。他们的身份不同,衣冠各异,同在街上,而忙闲不一,苦乐不均。城中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驼队、牛、马、驴车、人力车等。车辆有串车、太平车、平头车等诸种,再现了汴京城街市的繁荣景象。高大的城门楼名东角子门,位于汴京内城东南。

  全卷画面内容丰富生动,集中概括地再现了12世纪北宋全盛时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

  后幅有金张著、明吴宽等13家题记,钤96方印。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清·朗世宁·百骏图

清·朗世宁·百骏图

纵94.5cm横776.2cm 绢本设色长卷

郎世宁画《百骏图卷》为清代绘画神品上上,原图绢本纵94.5公分横776.2公分,藏宫廷大内人莫能观。满清鼎革溥仪出走,清宫为故宫博物院,方得以浏览。此后故宫博物院付梓在故宫周刊发表遂公开于世,蜚声世界艺坛。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画描绘的是姿态各异之骏马百匹,放牧游息于草原的场面。马匹们或卧或立、或嬉戏、或觅食,自由舒闲,聚散不一;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发挥了西洋画法中常用的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前大后小等写景方法,使画面产生空旷深远的景界,草木、山水、人物无不写实精致。全幅色彩浓丽,构图繁复,形象逼肖。如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国传统手法,即使是马匹及树干上的阴影表现,亦是以中国传统的渲染方法来完成。此图绘於雍正六年(1728),堪称郎氏早期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唐-韩滉-五牛图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

唐·韩滉《五牛图》(723-787)〔唐〕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

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上个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今天我们终于有幸看到这幅《五牛图》,其用笔之细,描写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

中国古画十大名画之:宋摹 顾恺之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卷 宋代 纵51.2cm,横1157cm 宋摹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原作27X677cm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 

【名称】:洛神赋图(宋摹)   

【类别】:字画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珍品

【文物现状】:这幅画现在有四个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处。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360U2801346708 2022-06-13 06:24

顾恺之(348-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子虔(约550-604年)渤海(今河北河间县)人,隋代杰出画家。历北齐、北周,入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洛阳、长安、扬州等地的寺院画过许多壁画。善画故事、人马、山水、楼台;人物的描法细致,后再用色晕开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极为深致。《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后人称他为“唐画之祖”,美史史家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了虔虔为唐以前杰出的四大画家。

阎立本(601-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唐代杰出画家。出身贵族,乃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

吴道子,生猝年不详,字道子,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代杰出画家,画史尊称吴生,被唐玄宗赐名道玄,被后世尊称为“画圣”。约生于唐高宗时代,绘画活动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约公元七世纪末、八世纪前期)。所作人物、鬼神、鸟兽、台阁都冠绝一世。其艺术风格是“落笔雄劲”、“敷粉简淡”,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因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的物象“高侧深斜、卷飘带之势”,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还创出“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的淡彩法,称做“吴装新格”。

张择端(1085-1145年),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诚)人,宋代杰出画家。曾在北宋皇家翰林图画院任职。自幼好读书,又攻绘画。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尤善画舟车、市街、城郭、桥架皆独具风格。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马远(约1140-约1225年后)号钦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县附近),侨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宋代杰出画家。曾任南宋画院待诏。父世荣、伯父公显,兄逵,都是画院画家。初师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他画树石等用郑虔的淡彩法,又颇类于巨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红的笔法,水墨苍劲的大斧开发者_如何学Python劈皴,以坚实、爽朗有力的浅染来描写江南雄伟壮丽的山川。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与同时的夏,号称“马夏”。他善作平视或仰视的构图,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义子,元代杰出画家。中年做过小吏,因张闾案受累坐牢,出狱后遂隐居不仕,皈依“全真教”(即新道教),寄情于山水。常往来杭州、松江、虞山(常熟)等地讲道卖卜。工书法、诗词、善散曲、通音韵、学画较晚,50岁左右开始山水画创作,曾受赵孟(斧)影响,性情上有人题他的《天池石壁图》说他“滑稽玩世”,“平生好饮复好画;醉后酒墨秋淋漓”。晚年的黄公望,生活旷达浪漫,常酣饮游乐。元代中后期,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四人,在山水画创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 献,以真山真水的现实描绘为起点。在绘画史上得到很高的评价,被称为“元四家”。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性情敦厚、博学多才,长于文学,亦工诗画,善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皆极神妙。常草草点缀,即得意趣。亦常题诗词于画上,当时人称他为“二绝先生”。画宗黄大疾、吴镇,自成一家笔法。亦工墨笔花鸟,和他的学生文征明并称为“吴派”两大家。又与文征明、唐寅、仇英称“明四家”。他每画一画,落笔点苔,绝不苟且。他能从多方面摹习古人,又加自己的创造,更参以二米的笔趣,善用粗笔,圆润挺劲,厚重凝炼。

唐寅(1470-1524年)字子畏,号伯虎,又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还有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自幼刻苦学习,有才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为应天府第一名解元。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三十岁时因科场案,而边累入狱。后发往浙江为吏,游历匡庐,天台、武夷等名山,鬻画卖文,名重当时。与沈周、文征明、仇英齐名,称“明四家”。画初师周臣,后师法沈周。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工。尤精山水、仕女,格韵沉郁,风骨奇峭,能自出新意。深得李成、范宽、李唐、刘松年以及元代倪瓒、王蒙、黄公望等诸大家笔法。笔墨灵秀润密而有韵致。故有人说他,“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清恽寿平的画跋里称他:“笔墨灵逸,李唐画之迹,为之一变”。

文徵明(1470—1559年)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黄公望笔法。画山水、人物、花卉都极出色。画风细致温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独步一时。他是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与沈周、唐寅、仇英齐名,并称“明四家”。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

仇英(1498-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长住吴县(今江苏苏州),明代杰出画家。擅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仕女。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体”画,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并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笔墨精湛,意境深远。还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所作青绿山水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 。他是明代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尽量少写文字,为的是不破坏画面美感。因此画史评价他为追求艺术境界的仙人。

张宏(1577-1652年)字君度,号鹤涧,别号鹤涧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的山水画以石面皴染结合为特色,乃明末吴门画坛之中坚人物,吴中学者尊崇之。他主要宗法沈周、文征明,并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又兼学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风格。他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作人物画,线条疏朗,形神俱佳,散聚得宜,皆具天然逸趣。

徐渭(1521-1593年)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代杰出画家。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且胸有大志。参加过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反对权奸严嵩,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谓“落魄人间”。最后入狱七、八年。获释后,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糊口,潦倒一生。他中年学画,继承梁楷减笔和林良、沈周等写意花卉的画法,故擅长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画残菊败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墨,画人物亦生动,其笔法更趋奔放、简练,干笔、湿笔、破笔兼用,风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派”。

朱耷(1626-约1705年)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杰出画家。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所作山水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石涛(1642-约1707年)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清代杰出画家。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

郑板桥(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杰出画家。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M27****0274 开发者_Go百科 2022-06-13 06:27

皴法是国画使用的技法,不管是写意还是工笔都是可以使用皴法的。关于《溪山》,你应该知道,作者是范宽,是北宋的。范宽是画山水的。虽然中国山水画始于五代时期,而真正崛起却是在北宋。山水画开始完善后才开始完善有的写意绘画技法。因此之前一直大都属于工笔。但是工笔和写意只是两种绘画风格。《溪山》这幅画按照年代以及使用的材料绢本都属于工笔画的范畴,但是技法却有写意的风格。所以不能说它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 只能说这是山水画。


wjt135 2022-06-13 06:30

开发者_Go百科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并称南宋四家, 李唐作为承上启下的大家,以苍劲浑厚的“斧劈皴”开创了南宋院体山水画之先河,是南宋山水画新风的创格者和奠基人


M27****0274 开发者_开发百科 2022-06-13 06:32

用斧劈皴的画家太多了。皴法是根据要描绘的山石地貌来定的,不一定一个画家一生都用斧劈皴。披麻。折带,解索,荷叶等皴法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