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出海业务“狂飙”,阿里要回暖了?[Trendyol]?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电商在线(ID:dianshangmj),作者:沈嵩男,授权转载发布。

2023年2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纽交所:BABA,港交所:9988,以下简称“阿里”)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的季度业绩(2022年10月1日—12月31日)。

本季度,阿里收入达人民币2477.56亿元(文中均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2%;

经营利润350.31亿元,对比去年同期的70.68亿元,增长接近4倍(主要是因为2021年12月份季度计提了高达251.41亿元的商誉减值);

以更能反映核心经营状况的经调整EBITA利润(指剔除商誉减值、利息收入、投资净收益、利息费用、股权激励费用等)来看,本季度为520.48亿元,去年同期为448.22亿元,同比增长16%;

12月份季度财务业绩概要

图表源自阿里财报

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财报中表示:“尽管需求减弱,供应链和物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措施变化的一定影响,我们仍取得稳健的季度业绩。展望未来,我们预期消费者信心和经济活动将持续恢复。”

首席财务官徐宏说:“过去一个季度,我们继续提升运营效率和优化成本,取得强劲的盈利增长。”此外,本季度阿里回购了4540万股美国存托股,接近总股本的1.7%,价值约33亿美元。如今股价对比本季度中的最低点63.15美元(2022年10月24日美股收盘价),也已涨了接近50%。

在财报后电话会的问答环节中,阿里高管还回答了“短视频平台做完电商如今又来做外卖,阿里该如何回应”“同行都在补贴、低价,阿里对此是什么态度”等问题。

面对内容平台、新兴电商平台的不断冲击,2022年年初张勇在对业务做全年展望时,曾将基调设为“定”。年末时,他在内部信中将对2023年的期望调整为了“进”。对于这份超预期的业绩,我们更想知道哪些业务稳住了阿里的基本面。又是哪些业务,为阿里提供了增长。

中国商业分部收入跌了,利润却涨了

阿里财报中的中国商业分部包括淘宝、天猫等核心电商,以及盒马、天猫超市、高鑫零售(主要为大润发业务)等直营业务,本季度录得1699.86亿元收入。同比去年同期的1719.01亿元,微跌1%。

这其中,核心电商贡献的客户管理收入为913.44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000.89亿元。收入下降的直接原因在于本季度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商品交易总额)的下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0月—12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依次是-0.5%、-5.9%和-1.8%。可见,核心电商业务从趋势到结构,与社零表现基本同频。

从品类上看,淘宝、天猫服饰消费增速走低,但健康保健类商品有所提升。阿里补充,“如今处于消费恢复期,服饰、运动、户外等品类的恢复良好,商家整体也表现出了强烈的经营愿望。”

社零主要数据中,服装、化妆品等品类同样下滑

财报电话会上,有分析师谈及国内同行依靠“价格补贴”策略,对阿里造成的竞争压力。张勇回复:“其实价格补贴不是新鲜事物,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跳出来做一些价格补贴,希望能够转换局面,赢得先机。但如果看历史的话,就能看到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这个持续的价格补贴改变局面,其实最终改变局面还是要靠技术,包括商业机制的创新,才能够真正改变局面。真正让商家愿意把最好的商品,最好的价格给到他的消费者。”

就像马化腾不相信“买量”一样,阿里也不再“高看”补贴的价值,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通过机制、技术的革新,提升商品的性价比上。过去几年,电商平台竞争的主题因短视频、直播、社交裂变等媒介渠道的更迭而频繁变动,但拨开迷雾,行业最终发现价格仍是比拼的核心。从消费者角度来佐证,截至去年12月31日,仍有1.24亿人在天猫淘宝年消费超10000元。

阿里中国商业分部的收入结构变化明显。核心电商的客户管理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从41%降至37%。包括盒马、天猫超市在内的直营业务,本季度贡献了744.21亿元收入,同比增长超10%。占总营收的比重也来到了30%。

值得关注的是,在客户管理收入比重下降、直营收入比重提升的结构性变动下,整体的经调整EBITA利润率,反而略高于去年同期,达34%。且环比过去三个季度,呈连续增长态势(此前3月份、6月份、9月份季度,经调整EBITA利润率分别为23%、31%、32%)。体现出盒马、阿里健康等业务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季度,盒马录得双位数的同店销售增长,毛利率提高,同比亏损减少。今年1月份,盒马CEO侯毅就曾发布全员信,表示2022年是盒马新零售的成熟期,主力业态“盒马鲜生”实现盈利。此前,叮咚买菜发布2022年四季度财报,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已实现全面盈利,整个生鲜电商或许即将迎来经营拐点。

菜鸟距离持续盈利,只差一点点

最近两年,菜鸟几乎每一季度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同比收入增长(除2022年6月份季度,该季度同比增长5%)。

财报显示,本季度菜鸟的收入有72%来自外部客户,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而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菜鸟的收入同比增长27%至165.53亿元。

从经调整EBITA利润来看,在上季度阶段性盈利后,本季度菜鸟无限接近于盈亏平衡。去年同期,则亏损了9.2亿元。此外,财报中多次提到菜鸟在履约效率与质量上的提升。2022年天猫“双十一”期间,菜鸟送货上门的订单量单日峰值超过1800万。菜鸟CEO万霖此前曾预计,整体上门包裹或超2亿个,为历年之最。

今年春节前夕,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为全国60多万个农村卫生室,各配备2台指夹式血氧仪。而将100多万台血氧仪全部发出,菜鸟仅用了4天时间。

国际层面,这个季度,菜鸟有五个新国际分拣中心投入服务,使得菜鸟的海外分拣中心总数增至15个。海外仓的直接意义在于提升跨境电商履约的确定性,降低单位商品的物流成本。

最直接利好的是阿里旗下包括Lazada、速卖通在内的一众跨境电商平台。

蒋凡掌舵一年,国际商业如何了

蒋凡,执掌阿里国际商业已超过一年。本季度,国际商业增速高于阿里整体大盘,是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关于国际商业分部,财报和电话会主要展开讲了主打全球市场的速卖通,东南亚电商Lazada和土耳其Trendyol。我们观察,过去一年速卖通围绕AE Mall、海外仓优选仓建设和平台机制优化这三件事在做提升。前者是速卖通推出的一个主打优质供给的站内商城,类似于“国际版天猫”。后二者则更侧重于平台与商家的协作,比如扶持海外仓商家,以及通过建设跨境商家运营中台,降低商家经营多个阿里跨境电商平台的门槛。

Lazada在去年陆续得到了来自阿里总计超16亿美元的注资,开展了一系列本土化营销活动,如“3.27生日大促”“Lzada run”等,这推动了Lazada的市场份额。举例来说,截至今年1月,Lazada“泰国站”网站访问量达4820万,高于Shopee的3810万,重回泰国电商排行榜榜首位置。

财报还强调,Trendyol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国际商业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3%。

营收层面,12月份季度阿里国际商业分部收入194.65亿元。去年同期为164.49亿元,同比增长显著。同时,本季度经调整EBITA为亏损7.63亿元,对比去年同期亏损的29.17亿元,有了大幅收窄。

但蒋凡身上的担子还不轻松,阿里在2021财年全年业绩电话会上,曾表示希望在未来的几年,海外消费者的基数能够尽快翻一番。彼时,阿里公布的海外年度活跃消费者是2.85亿人。而截至最新数据,海外年度活跃消费者为3.05亿人,近一年时间仅增长了2000万用户。

何况如今,跨境电商的竞争格局变得更激烈了。拼多多去年推出了跨境电商平台Tume,据《晚点LatePost》报道,该业务优先级甚至高于拼多多主站。

快时尚跨境电商SHEIN也公开了其2022年的营收和利润数据,净利润达7亿美元,并被曝计划将于今年IPO。SHEIN年年被传上市,但如今离这一天可能真不远了。跨境电商市场当然容得下多名玩家,只是留给追赶者的时间窗口会越来越窄。

本地生活结构迭代,高德的入口地位提升

本季度,本地生活服务分部收入131.64亿元,同比增长6%。阿里高管披露饿了么平均订单金额上升,每单配送成本下降,使得单位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

背后的一大原因是,饿了么平台上非餐饮订单的增速要远高于餐饮订单。也就是说,药品、百货等高单价商品的供给,提升了饿了么的盈利能力。

以最近一年四季度的数据来看,本地生活的经调整EBITA利润率,分别为-52%、-29%、-27%,而本季度为-24%。

按服务半径分类,行业一般将淘宝、天猫视作“远场电商”,线上商超门店、前置仓等被定位为“中场电商”,饿了么、淘鲜达则是“近场电商”。三者以多日达、次日达、当日达、小时达乃至即时达等不同的履约时效进行划分。

阿里电商近几年最大的动作之一,是补足、优化近场和中场两块能力。就在本季报发布前,阿里本地生活板块下饿了么到店业务与高德合并,原到店业务负责人张亮将由向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CEO俞永福汇报,改为向高德CEO刘振飞汇报。

同样是不久前,网上有消息称天猫正在筹划“小时购”业务。不过淘宝相关负责人回应,“小时达”是淘宝既有在运营的业务,消费者在淘宝APP首页点击“淘鲜达”,就能体验生鲜果蔬、米面粮油、生活日用品等商品的一小时快送服务。

财报电话会中,有分析师就短视频平台对本地生活服务业务的渗透,提出了问题——“阿里将如何应对这些挟巨大流量的媒体平台的入侵?”

抖音做外卖,微信小程序做门店快送,友商们正在加速战略落地。张勇认为,“本地生活最终需要的是本地供给、本地需求和本地履约能力三者之间在特定的时间上的完整统一。在这件事情上,只具有媒体性质,是发挥不了任何主导的作用。”简而言之,在即时配送赛道,流量很重要,但物流技术、配送基建和骑手团队更重要。新入局者短期内恐怕难以搭建出这套系统性的能力。

对应“到店”业务的另一板块则是“到目的地”,主要由高德、飞猪承接,提供比如酒店、住宿、打车、机票、休闲娱乐等一切“目的地生活服务”。高德的日活一度破2亿,如今也是淘宝、天猫、支付宝之外,阿里最大的流量平台之一。目前来看,高德已从一个地图工具,走向了一个基于地图的搜索、发现、交易、履约的目的地服务平台。

这其中,打车业务的增长最为显著。此前,网传2022年12月上旬,滴滴网约车订单日均约1250万单,旗下的花小猪日均约140万单。同期,高德聚合日均已达450万单。

阿里云在规模化之后,等待一个新风口

去年年末,阿里内部最大的人事变动发生在阿里云。12月29日,张勇在一封内部信中宣布将兼任阿里云智能总裁。

外部的猜测是,阿里云虽然还在增长,但有些不够快。

本季度,云业务分部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收入为201.79亿元,对比去年同期的195.39亿元增长3%。这其中,非互联网行业的收入增长,主要由金融服务、汽车行业驱动;但互联网、公共服务行业的收入承压,流失了一些大客户,比如众所周知的互联网教育公司,和国际短视频巨头。不过从份额来看,阿里云仍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三。

数据来源于Canalys云服务分析统计

此外近期科技圈热议Chatgpt,对阿里云来说或许也是一个机会点。长期来看,这类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业务,真正有能力参与的必然是国内头部互联网公司。阿里财报电话会上提到,“生成式AI正在发起颠覆性突破的时代,算力的支撑必不可少。我们将一方面继续全力构建好自己的预训练大模型,另外一方面,全力抓住市场机遇,为市场上的多种模型和应用提供好算力的支撑。”

前阿里钉钉事业部副总裁张斯成也称,阿里可能会考虑将大模型能力运用到电商领域。另外,从云计算的层面看,阿里可能会参考华为的做法,把大模型作为云资源销售的利器。

降本增效,贯穿始终

关于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优酷日均付费用户规模同比增长2%,不过增长主要来自于88VIP会员的捆绑销售。阿里影业收入有所下滑,这主要是因为过去一年电影行业整体的不景气。而且电影的投资、发行业务,有时自带“押注”色彩,并不具有稳定性。

整体来看,这一分部收入下滑6%至75.86亿元。但亏损大幅收窄,本季度经调整EBITA为亏损0.25亿元。

过去一年,如果有一项“策略”贯穿了所有业务线,从始至终被执行透彻,那一定是降本增效。从经营成本来看,以占大头的“销售和市场费用”举例,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12月份季度该项占总收入比重从15%被收缩至12%。由去年同期的355.07亿元,降至295.47亿元。尤其需要考虑的是,本季度中有”双十一”“双十二”两大购物节,而这在过去一贯是阿里最舍得花钱的日子。

用户对此应该也有体感。不只阿里,今年京东、拼多多等一众电商平台在大促上都有些“不动声色”。广告少了,GMV不透露了,大家安安静静“过节”。

今年是阿里诞生的第24年。12年一轮回,阿里经历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轮周期中,阿里抓住电商机遇,脱颖而出。第二轮周期,阿里率先抓住产业互联网中的云计算机遇。如今第三轮周期开启,深蹲许久的阿里,在等待一个起跳的契机。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