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带来更大惊喜?
红星新闻消息,青海都兰热水墓群考古再次取得令人惊喜的发现。
红星新闻记者从热水联合考古队获悉,热水联合考古队2023年对热水墓群北一区的M37号墓开始了精细化考古发掘,目前羊圈墓地上陵园形制、规模和特点已基本清晰,可以确认的是,羊圈墓是目前发现的热水墓群内陵园规模最大的墓葬。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广为人知的是被称为九层妖塔的血渭一号墓。热水联合考古队项目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建华介绍,九层妖塔是民间对1982年发掘的血渭一号墓的称呼,在小说和影视作品里流传开来。而2018年发掘的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了外甥阿柴王之印,确认了墓主为吐蕃统治时期的吐谷浑王,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2021年4月,2018血渭一号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10月,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2年,热水墓群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韩建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1982年的血渭一号墓、2018血渭一号墓、羊圈墓均位于热水墓群北区,察汗乌苏河北岸。这三座大墓东西一线,以2018血渭一号墓为中心对称分布,血渭一号墓在西侧,羊圈墓在东侧,它们之间的距离大概都是400米。
羊圈墓是继2018血渭一号墓后,根据热水墓群中长期考古工作计划开展的主动发掘项目。采访中,韩建华除了详细介绍了羊圈墓的发掘进展,还首次披露了重新清理发掘血渭一号墓的情况,不仅有新的发现,而且也对墓葬的形制、结构有新的认识。
热水墓群联合考古
带着两个任务进场
韩建华介绍,热水墓群1982年发现,并于1982至1985年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此后断续有一些考古发掘,1996年热水墓群被公布为第四批国保单位,1999、2014年分别进行过大规模考古发掘。2018年315热水墓群被盗案发生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编号为2018血渭一号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2018年的315热水墓群被盗案曾震惊全国。央视曾报道,盗墓分子共计盗走文物64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4组16件。公安部挂牌督办,青海省公安厅牵头成立专案组侦办此案,最终,实施盗掘、幕后出资、联系销赃、倒卖文物等各环节的26名犯罪嫌疑人被一网打尽,646件被盗文物陆续追回。
2018年抢救性发掘启动,2019年起韩建华担任了热水联合考古队项目负责人。他表示当时带着两个任务进场,一是抢救性发掘被盗墓葬,二是摸清热水墓群的墓葬数量、布局和年代等,为建设热水墓群保护基地提供考古支撑。
针对墓葬以往工作的现实情况,韩建华团队对热水墓群进行分区,目的是对热水墓群的墓葬进行重新编号。韩建华介绍,此前热水墓群的墓葬编号以发掘的年份加墓葬号,像1982年发掘的墓葬被命名为血渭一号墓,1999年北大在察汗乌苏河南岸发掘的四座墓葬,编号为99血渭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也因此,2018年抢救发掘被盗墓葬时,把发掘的年份加在了前面,命名为2018血渭一号墓。这样就出现多个血渭一号,容易混淆。
韩建华表示,经过科学分区,重新编号,把2018血渭一号墓及血渭一号墓所在的区域命名为北一区,2018血渭一号墓被命名为北一区M25号墓,羊圈墓叫北一区M37号墓,而1982年发掘的血渭一号墓,就叫北一区M1号墓。
在察汗乌苏河北岸的热水墓群中,血渭一号墓、2018血渭一号墓、羊圈墓这三座墓葬规模较大,也最有名。韩建华介绍,这三座墓葬都在察汗乌苏河北岸,东西向连成一线,基本以2018血渭一号墓为中心对称分布,血渭一号墓在西侧,羊圈墓在东侧,之间的距离大概都是400米。
2018血渭一号墓发掘成果引发广泛关注,出土了外甥阿柴王之印的印章,确定该墓墓主为吐蕃统治时期的吐谷浑王。该墓也最终入选了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3年热水墓群考古工作的亮点是采用了多学科合作,使用了激光雷达扫描、数字高程模型、三维扫描等新技术。我们通过激光雷达,对热水墓群南北两岸无缝隙扫描,新发现了一些遗址和墓葬。韩建华说,这项工作可以为热水墓群的墓葬数量和保护范围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韩建华表示,整个热水墓群的考古发掘,对于热水墓群乃至青藏高原古代墓葬形制和习俗的了解,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将对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历史有更清晰的认识。
韩建华介绍,丝绸之路青海道与丝绸之路河西路是平行存在的,在公元4世纪至6世纪河西走廊一度阻塞不通的情况下,东西商旅往来多取道青海道,此时也正是吐谷浑占据青海道而活跃的时期。从相关文献及热水墓群出土文物可见,青海道是连结南朝与西域间的重要通道,从青海经成都,沿长江到南朝的建康,是东西方交流的一个大动脉。因吐谷浑王被南朝封为河南王,该通道也称河南道。
发现目前最大陵园墓葬
可能会带来更大惊喜
韩建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2018血渭一号墓发掘工作接近尾声的2021年,考古队对羊圈墓进行了勘探,初步了解了其陵园布局和形制。
该墓之所以叫羊圈墓,是墓室位置因年代久远塌陷了,陵园四周的茔墙又保存较好,形成一个方形的锅底状洼地,以前牧民就在这里边圈羊。
2023年开始发掘后,我们很快发现陵园规模比2018血渭一号墓要大。韩建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羊圈墓陵园的形制和2018血渭一号墓特别相似,但陵园、祭祀建筑与2018血渭一号墓相比,规模更大、规格更高,所以我们觉得这座墓葬可能会带来更大惊喜。
韩建华表示,此次发掘着力精细化,2023年只是对地上的陵园进行了发掘,今年6月进场后,才会启动墓室部分的发掘。
根据发掘情况,目前发现陵园是边长50米的方形,由平地起建,土坯垒砌的茔墙围合起来。陵园东南角发现了祭祀建筑,祭祀建筑由三座房址组成,其中一座房址在陵园东墙西侧,另两座房址在陵园东墙东侧。三座房址都由石头和土坯砌筑起来,祭祀建筑的门朝东带有照壁。在较大的陵园东墙西侧的房址,发现了一个方形的祭台也朝着东向。这个砖砌祭台属热水墓群中首次发现。
2018血渭一号墓的祭祀建筑是两座房址,一座房址门朝东,一座房址门朝北,2018血渭一号墓的墓道也是朝东。所以‘羊圈墓’和2018血渭一号墓从陵园形制上看是非常相似的,只是规模更大。韩建华表示,通过陵园及祭祀建筑的规模、数量等线索推测,羊圈墓的规格、墓主人的身份等级要高于2018血渭一号墓。
韩建华认为,通过这次新发现,可以推断羊圈墓是热水墓群乃至青藏高原上目前发现的布局最完整、结构最清晰的高等级陵园之一,并且是中国古代陵墓制度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
重新清理血渭一号墓
解开墓葬形制之谜
韩建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血渭一号墓的发掘历经四年,从1982到1985年。血渭一号墓结构独特,其封土堆高大雄伟,被誉为东方金字塔。而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称为九层妖塔,渲染了这座墓葬的神秘性。
2021年,2018血渭一号墓结束后,热水联合考古队配合血渭一号墓的保护展示,对该墓葬进行重新清理。
该墓葬自上次发掘已经过去30多年,墓葬的形制一直是困扰学界的问题,所以在清理过程中,考古队邀请了地质、环境方面的多名专家参与工作。韩建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经过这次重新清理,对血渭一号墓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目前的研究结果此前尚未对外披露。
韩建华介绍,根据新的清理发现,确定了墓室的平面形制,平面呈十字形的多室墓。墓室开在一个经过处理的自然山体的二层台上,墓室所在的山体处理成梯形,在梯形山体外边进行了包石加穿木的包边护理,形成三层台基,台基上边是封土。
韩建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此次清理发掘,对血渭一号墓墓室建造的次序和结构也有一个新的认识,当年的考古工作者留了一个考古学上叫关键柱的位置,为这次新的发现打开了一个窗口。从关键柱能看见当时墓室开凿时候的营造过程,甚至可以看到墓室是开在自然山体里的,然后在山体外包了三层台基,形成它的整个基础。
韩建华说,重新清理测量的数据,可能正好解释了九层妖塔的由来。墓室外边的三层台基,从底部到封土顶上,测量总高度是12米。三层台基是3米,封土是从最上层台基起算,刚好9米。而整个高9米的封土,每一米就有一层平铺的穿木。墓葬中,9这个数字很特殊,封土是9米,穿木是9层,正好就形成九层妖塔的九的来源。
联合考古队还对血渭一号墓所在山体南侧地面的五条殉马沟中的两条进行了重新清理。韩建华介绍,1982年发掘发现了87匹殉马,这次清理又新增加了两匹。其中一个殉马肚子里发现一个小马驹,殉葬的是一个怀孕的马。这些马都是活马被推进去,然后用石头砸死,作为祭祀。
编辑:杨四海责编:张松涛审核:冯飞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