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国际青年在北京实现理想?
“我们研究发现,欧美‘开发者_运维技巧Z世代’对中国的积极看法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几乎所有国家18岁至35岁群体对华积极评价都比50岁至65岁高15个至20个百分点。”4月12日举办的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上,主办方之一、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公布了这样一组引人注目的数字。
国际交往恢复,青年交流迎来新机遇
以年龄划分,“Z世代”是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年轻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于运全表示,青年是中外人文交流中极具活力和创新力的群体,国际青年北京论坛的举办旨在为国际青年交流搭建平台,让国际青年感受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建设成就,通过他们的视角讲述北京故事、中国故事。于运全指出,青年群体没有偏见,是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支生力军。在国际青年北京论坛的平台上,大家可以交流互鉴、共同成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后,国际交往逐渐恢复。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是开展国际传播研究、促进对外交流合作的专业智库,在于运全看来,国际人文交流正迎来新的机遇——终于可以回到正常面对面交流的场景。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一切回归正常,这对青年交流至关重要。”于运全表示,之前由于疫情影响,许多交流线上进行,大家总感觉还缺乏眼神交流,没有肢体接触,“交心”不够。“当交流回归常态,我们不仅要将北京的青年拢聚起来,还要邀请全球对中国、对北京感兴趣的青年到北京来。”
于运全建议,中外青年可以在中国各地以及国际其他城市广泛开展交流。北京有许多友好城市,其中就包括明年将举办奥运会的巴黎。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与中山大学青年学子的热烈互动令人印象深刻,中法交流即将迎来新的高潮;正在访华的巴西总统卢拉也将带动中巴之间的人文交流。于运全表示期待更多国际青年更加密切地开展线下、面对面的交流,真正地成为好朋友。
北京成为青年创新高地和向往城市
全国政治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是国家赋予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在促进中外青年交流和发展方面,北京市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于运全表示,北京是国家的首都,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当中,北京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北京是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缩影,通过创新创造,已经并将继续为国际青年提供更多成长和创新创业的平台,国际青年对此非常关注。
于运全说,在国际青年眼中,来到北京首先是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梦想。很多学子来北京都是为了学习借鉴中国一些先进经验。在创新创业方面,北京已成为青年创新高地和向往的城市。
“在创新创业的同时,人员交往必然带来文化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会带来他们本国、本地区的文化,也会学习借鉴北京、中国的文化。”于运全表示,北京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交汇,必然带来更多文化交流。
北京可以为国际交往创造更好环境
北京是高等学府,跨国公司,外国驻华使馆、机构以及许多国际人士的聚集之地,具备独特而丰富的国际化资源禀赋,也带来旺盛的国际交流需求。从建设国际交往中心角度出发,于运全提议,北京可以将相关资源进一步整合,更好地满足各方面国际交流的需求。例如提供更好的硬件设施,为国际人士生活居住、学习、创业打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从智库角度来看,于运全期待北京有更多文化交流和智库交流的场景、平台。世界上一些国家的首都都有不少文化交流机构和国际智库聚集,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作为在北京的国家智库,也愿意发挥相关职能,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本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两个分论坛中专门设置“文化之都赋能青年发展”分论坛,在活动现场展出了《戏曲北京》等出版物,以及故宫文创产品,展示北京文化的魅力。于运全表示,本届论坛突出“文化之都”话题,向国际青年展示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国际青年感受北京文化的魅力;希望国际青年参与到北京的文化之都建设中来。据了解,很多国际青年在北京文化地标的设计和一些场景打造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他们在参与中既能学习体会,又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标题:国际青年在北京实现理想)
流程编辑:U022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