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无事的下一句是什么呢??
王欣凯 开发者_JS百科 2021-04-27 01:50
世上本无事,何必惹尘埃。没有下一句诗。
全诗的内容为:
菩提偈
作者:禅宗六祖惠能大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背景:这个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刚入佛门修行时,他的师父出题让他们写一首偈语来阐述自己对佛法的领悟,”慧能提出了感悟,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菩提树不是菩提树,而是原本比喻智慧的,明亮的镜子本来就不是镜子,而是比喻清静的心的。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清静的,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呢?
慧能不需要比喻,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质了,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张剑光 2021-04-27 01:54
原文:
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
白话译文:
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
只要澄清源头,开发者_StackOverflow社区何愁不简明呢?
全句比喻常常有人对他自己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出自《新唐书》中的《陆象先传》。《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是“二十四史”之一。
廖福创 开发者_如何学Python 2021-04-27 01:56 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扰,即自己滋扰自己,自作自罪;全句比喻常常有人对他自己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唐代陆象先,曾在益州任都督府长史兼剑南道按察史,后又任蒲州刺史。他处理政事提倡仁恕,反对严刑峻法。有一次,有个小官吏犯了罪,陆象先只是责备了他几句就算了。小官吏的上司说:“像这样的罪犯应该判杖刑。”陆象先说:“人情是相差不多的,我的话难道他不了解吗?如果要用杖刑,应该从你开始。”陆象先经常对人说:“天下本来没有那么多的事,只是庸人自找烦恼,(“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把事情越弄越复杂。处理问题只要能弄清是非,正本清源,事情自然就简单了。”
刘宇 2021-04-27 01:58 是要禅语吧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家禅语: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佛家禅语: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佛家禅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佛家禅语:禅师讲经:小鱼被熊捕到,求其放生,并称几年后自动送上门,熊说它不会为大而无望的机会抛掉既得利益。人真切地过着现在才是拥有人生 佛家禅语: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佛家禅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佛家禅语: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 佛家禅语:《传心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佛家禅语: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法句经》释义:贪婪淫乱使人衰老,愤怒使人患病,痴迷会夺去生命,消除三毒能得佛法真谛 佛家禅语:禅师讲经:大鸟怕小鸟从窝里掉下来,每天都把窝移低一点,灾难也开发者_C百科因此发生,人们把小鸟都捉走了。过度的溺爱是害不是爱。 佛家禅语: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佛家禅语: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佛家禅语:莲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飘四海,一生若能服务于大众,那这一生定是幸福的。把自己的安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种罪过。
单冬鹰 2021-04-27 02:05 此句与慧能和尚的本来无一物, 何必惹尘埃。有异曲同工之意,这是佛经里的一句话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开发者_StackOverflow中文版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命由造己,物如心生。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