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西是什么歌呢?
pierpianer 2021-05-05 00:33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开发者_开发技巧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残风晓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出自:俞文豹《吹剑续录》
释义:苏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于歌咏,于是问他:我的词和柳词比怎么样?幕士回答说:柳郎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拿着红牙拍板,唱着“杨柳外、残风晓月”,而您的词,则需要关东结实的汉子,拿着铁板,唱‘大江东去’。东坡因此笑得直不起腰。
宋伟 2021-05-05 00:41 大文豪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又是历史上著名的美食家。东坡自谑为“老饕”,即爱吃、贪吃之人。苏东坡著《老饕赋》云:“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老饕”一词,由“饕餮”演变而来。饕餮原指传说中一种贪吃的凶兽,多见于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源出于《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古人把好吃之人喻为饕餮,苏东坡把自己比作“老饕”,并为之作赋,可见苏东坡对饮食文化之酷爱,他的确也在饮食文化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菜肴的制作、酒的佳酿、茶的烹制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并留下了千古文墨。而老饕一词,此后便成为“美食家”的一种别称,老饕一词也成为饮食文化中的具有特定含义的一个术语。 从苏东坡的《菜羹赋》中可以看出开发者_StackOverflow,两宋时期,菜羹仍是平常人家的主要菜食。羹仍然分荤素两种。有钱人家用肉作羹,而苏东坡当时经济拮据,就用菜作羹,所用的原料,是大头菜、萝卜、荠菜,加上豆粉。由于苏东坡十分强调烹调技术,对水、火、油都十分讲究,尤其是掌握火候,怎样才能煮烂,何时加豆粉为宜等等,都很有经验。所以他将最普通的素菜加豆粉,能制作出最美味的菜羹。这种羹,后人叫做“东坡羹”。名士文豪为菜羹扬名,成为一道名菜。 “东坡羹”中的三种蔬菜,都极平常而富于营养。萝卜能通气、解毒,荠菜有丰富的维生素C,大头菜味道鲜美,加上豆粉,可口而营养。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这种羹汁,能软化中年人的血管,降低血脂,有利吸收,营养丰富,所以是中老年人的保健美食。苏东坡认为,菜羹进入人之口中,能帮助口中产生津水,有利于消化。“勿语贵公子,以渠醉膻腥”,表示了东坡对菜羹的自信、自豪。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文人名士的影响很大。“东坡羹”、“东坡肉”都以东坡命名,证明了苏轼在饮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北宋人士大夫对扭转中国古代饮食(特别是作羹)偏肉食的习惯起了很大作用。这主要归功于北宋因印刷术的推广而带来的文明进度。加之北宋时内丹功盛行,道家清静无为的哲理更深入士大夫,所以在饮食上讲求以蔬菜为主。先秦时代的牛羹、羊羹、豕羹、犬羹、兔羹、雉羹、鳖羹、鱼羹等,全是荤的,穷人吃不起。苏轼以蔬菜作羹,并在社会广为流行“东坡羹”,其原因一是“东坡羹”的营养价值;二是东坡名满天下的名声。由于“名人效应”,“东坡羹”一直流传至今。
毛成鹏 2021-05-05 00:42 茶解释:带草帽,就是草花头(开发者_Python百科在头上带草帽),中间是人,下面穿着(木鞋),由上至下就平成“茶”字了。
冯安博 2021-05-05 00:42 茶开发者_StackOverflow中文版。草帽是草字头,侍婢是人字,木履是木字。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