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走完亲戚 身心俱疲?

假期即将结束,

这个春节除了陪父母,

你去亲戚家了吗?

最近,

“探亲”这个话题被频繁搜索。

对探亲的态度也因人而异。

累了,

是很多网友的共同感受。

催婚,求工作.

长辈们的突然关心,

让很多年轻人无所适从。

为了避免尴尬,

有的只是发红包表达感情。

有些人选择和年轻一代聊天。

不管探亲将来会不会消失,

此刻,

年轻人还是需要探索和亲人相处的方法。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在家庭里,窒息多了,但也有爱。”

多多985准研究生男22岁山西阳泉

我是2001年出生的,今年大四。我已经申请读研了。但我回老家过年后,几乎每个亲戚都催我结婚。我爸妈亲戚都住在村里,逢年过节都合不来。

我没有女朋友,心思也不在这里。但在老家的亲戚眼里,20多岁的人就是三十多岁了。三十多岁的人如何不把结婚生子提上日程?他们经常拿我的同龄人举例:村东头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就结婚了,今年已经生了二胎;村西的姑娘二十多岁就结婚了,今年孩子3岁。

我觉得生活很碎片化。回家过年的前几个月,我在为考研卷子而学习,在焦虑的闭关期间,我很担心自己能否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的开题答辩,能否找到合适的实习.

我很努力,大学生活顺利续约2年(硕士),所以这个寒假,我才免于听到考研的说辞。按照他们的想法,我现在应该找个条件好的女生,一毕业就结婚。

小时候成绩很好,他们就安排我在家里这一代的孩子中做模范。成绩提高的时候会被夸的冠冕堂皇,稍微下降的时候就会面临唏嘘和批评。

我觉得有些亲戚并不是真的为我高兴。去年二叔请了全家的亲戚来家里吃饭。快到二叔家门口的时候,爸妈突然担心煤气没关。我转身回家关掉煤气,所以我成了最后一个到达晚宴的人。

我一坐下,就向所有长辈道歉,解释原因,但是阿姨还是很长一段时间心情很奇怪。“我们现在很了不起,名牌大学生,吃饭还迟到。我们不给你面子。”亲戚把这些银行挤兑当笑话,连我爸妈都不帮我解释。

有时候觉得自己是马戏团里困在笼子里被要求一直表演的猴子。观众呢?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我只知道我压力太大了,每次考试前都睡不着。

后来上了大学,考上了离家很远的985。我觉得世界很广阔,有无数的行业可以尝试,但每到寒暑假,耳边只有一个声音:“你毕业后一定要找一份离家近的组织良好的工作。开发者_开发问答”对此我并不生气,我的心情是无奈。

大一的时候,在街道办工作的叔叔帮我规划了以后的人生,包括我以后的职业,结婚对象的条件。那时候我有点叛逆。一次吃饭的时候我跟他说,我不想留在山西考试。

那天几乎所有人都批评我。大家都叫我听舅舅的话,说我不听老头子的话早晚要吃亏,还说不呆在山西就是不孝。回家后,我跟父母说,希望亲戚不要在饭桌上当众批评我。他们好像没有认真听我说什么,只是不停地重复着“你叔叔经验丰富,你要多听听他的话。”

那天晚上,我给我爸的微信发了一条很长的信息,关于我喜欢的行业和城市,关于我对叔叔的看法,关于我在公共场合被亲戚批评有多尴尬。但我父亲的回应是,“你必须遵循既定的规则。”

我的亲戚认为那种工作很好,因为他们认为亲戚可以互相照顾。我不反驳,也不想直截了当的说五线小县城没有发展空间。而且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我离家很远。谁来照顾我的父母?

你看,我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来劝我。我会说服自己。今天中午在家族群里看到一张长辈转的图。我知道这是在催我再结婚,但是看到“我怕你一个人”我差点哭了。在家庭里,有更多的窒息,但也有爱。

所以我劝自己,没必要打,我未来的概率就是留在这个小城考公,结婚生子。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苏苏新一线城市工作女性27岁广西南宁

今年回家了,因为不爱说话。我妈问我是不是傻。

其实我挺外向的,在朋友同事中也比较活跃。我可以和我最好的朋友聊上两三个小时而不停歇。但是一回家就变得不爱说话,不爱出门。

我的家乡是广西南宁。我在湖南读书,然后一直在外地工作。我一般只在过年的时候回家。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广西。这里有许多方言。我的方言和普通话完全不一样。每年回家的路上,我都要想一想家乡常见的方言,叔叔阿姨叔叔阿姨,吃饭喝水。

遇到家里的每一个亲戚,都要打个招呼,寒暄几句。我得先认出他的脸,再想想怎么用家乡话称呼他。我发现我在外面呆的时间越长,反应越慢,别人会觉得你没礼貌。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我回家后很少出门。有时候要出门,所以一路微笑,以防突然遇到熟人。如果我来不及说出他是谁,我就用万能的“你吃饭了吗”“你去哪了”来搪塞。

我不喜欢社交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我的生活重心和工作重心都在外地的时候,我就有一种与家乡分离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缥缈,就像我从楼顶看家乡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没变。但是当你走进去,你会发现一切都变了。住在这里的人都在长大变老,种的庄稼也在逐年变化。细看这里的一切,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了。

这也意味着我很难和这里的人有共同话题。见面能聊什么?说说我最喜欢的汉服?谈摄影?谈论围着炉子煮茶?他们不会感兴趣,往往只会开玩笑说“城里人精致。”

还有他们聊的什么,今年谁娶了新媳妇,村里过年搞什么活动,谁做生意发了财,这些在我看来都像是面纱,我连他们说的人都比不上。每当他们谈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深深的理解了那句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而且,我们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有自己的羁绊和圈子,我就像一个外星人。当思维差异足够大的时候,少数人一开口就像傻子一样。

所以我不喜欢社交。我更喜欢呆在家里,取暖,发呆,甚至睡懒觉。昨天,我又在家睡了一天。我姐问我烦不烦。我摇摇头,对自己说,怎么会无聊呢?我只是喜欢呆在家里,无所事事。

“亲戚的话题都在弟弟身边,我是隐形人。”

小优本科在读。女22岁。

在国家二孩政策放开的那一年,在我读寄宿学校初三的时候,父母突然通知我,我要有一个弟弟了。我不知道。他们说世界上会有一个很亲密的人陪我一起成长。我很开心。

他出生时,我父母非常忙。我每个周末回家不仅做饭打扫卫生,还很自然的学会了冲奶粉,换尿布,哄我睡觉。那时候我总觉得这些是我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父母偶尔夸我照顾弟弟懂事,我也更努力了。

“区别对待”这个概念是在我奶奶笑着抱孙子的那一刻产生的。我开始意识到我的父母和其他亲戚更喜欢我的弟弟。他们说他还年轻,他会长大的。

但是我越来越委屈。我爸妈会因为我弟弟突然和我在一个空间哭而责怪我。奶奶让我放弃零食和玩具。每年过年,哥哥都能收到爷爷发的大红包,而我没有。他们会忽略我。

我很想让他们再关注我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把红墨水滴在手腕上,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我预想的反应是,电视剧里,一家人慌了,哭了,和好了。但其实那天大家都很忙,我躺了很久也没人来。路过我房间的奶奶一眼就看到了我在表演什么。我仍然记得她顽皮的眼神。她说:“你看看有没有人关心你?”

后来我哥学会了撒谎。有一次他把果汁洒在一件白色羽绒服上,转身跟他妈说我打翻了。我知道我无论如何也无力解释,因为在她心里,大的应该给小的。

那天真的很极端,我妈可能心情不好,指责了我一上午这个莫须有的错误。我呆在家里太难受了,在街上走了很久。晚上爸爸给我发微信催我回家,我就回去了。进屋后,我直接进了卧室,关上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都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有说有笑。我想即使没有我,他们也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有一次无意中听到外婆对弟弟说:“过几年妹妹就要出嫁了,以后家里的一切都是你的。”那一刻我庆幸我们家真的很穷,留给孩子的东西不多了。

其实我知道父母对我也很好。家里经济状况最紧张的时候,他们从来没有扣过我的生活费。我准备考研的时候,他们还把家里最安静的房间腾出来给我学习,让我哥不要打扰我。去年12月,我在考场的那几天,我是杨。他们告诉我不要担心结果,健康第一。

但是我真的很害怕过年。我受不了哥哥有长辈的红包,而我没有;受不了弟弟身边都是亲戚的话题,我就当身边的隐形人吧。去年春节,我听到一个表姐逗我哥说:“我姐把你弄哭了吗?我们打我妹妹吧。”。听着这些真的很痛苦,就像心里有一些割伤,有时候会痊愈,但是每年过年都会被撕的更深。

我今年高三。如果考不上研究生,我马上去另一个城市找工作,租房子住。过年的时候在家里呆的时间越短越好。

必然催婚,不照顾的“对策”。

现在的年轻人不想被问到婚姻状况或者工资水平。亲戚随口一问,却不知当事人多灾多难。

“我不好的时候被人盯着看,这种感觉很不好。”

李婷婷,一个1990年出生的朋友,回忆起她的学生时代,那时她遇到了一个过分担心的亲戚。那时候我表妹刚结婚,我表妹夫是一所高中的副校长。每次来家里探亲,他总会问李婷婷:“你学习成绩怎么样?哪门课是偏科?”

“我知道他很担心。但是初中的时候成绩不犀利,性格比较敏感。我害怕这种被人盯着看、被人注意的感觉。”李婷婷说,那时候每次过年前,她都会焦虑好几天。

但是,“学习再好,在老家亲戚眼里,不结婚永远是个‘槽’,容易被围攻。”生于1985年,已经是一名医生的罗晓也难逃过年期间被“催婚”的窘境。

他像在研究一个学术课题一样,解构了亲戚催婚的行为。“亲戚们过年聚在一起的话题大多是‘无效’交流,比如问工作、恋爱,每年都会问,每年都会再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在乎的话,可以不用回答得太仔细。”

经过多年的“历练”,罗晓的态度不感情用事,也不制造冲突。他还下载了一张网红的照片保存在手机里。有亲戚问起,就给他看,“这是我女朋友。如果可以谈,考虑带回家。”

在社交软件上,有人建议“以魔法战胜魔法”,教晚辈问亲戚“工资多少,婆媳关系相处如何?”。

遇到不喜欢的话题,也有“00后”直接表示抵触和厌恶。有个朋友说,你不配合,或者收几次,亲戚就会感兴趣。

“血浓于水”,亲情依然无可替代。父母,长辈,年轻人,总需要一些时间去碰撞,消化,理解两个不同文化圈的差异。人们最终会找到一种新的亲属关系形式,在当前城市化的背景下,找到最舒适的与家人相处的状态。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