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

墨竹图卷是谁画的啊??

Amy_zct 2021-06-15 20:57

这一点从北宋文同(1018—1079)的《墨竹图》可见一斑。文同是宋代典型的文人画家之一,以画墨竹闻名。他对竹子观察入微,主张“胸有成竹”才能动笔。这幅《墨竹图》,倒垂的竹枝成S型斜插画面,很有气势。茂密的竹叶修长而不露锋芒,挺拔又含蓄。画家运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很好地表现了开发者_StackOverflow竹枝的层次及竹叶的正反变化。

同是描画荷花,八大山人的《荷花》、齐白石的《残荷》、刘海粟的《荷花》、张大千的《荷花》、潘天寿的《荷花》等,却有着不同的意境。从以上的欣赏与分析中我们可以真切地体会出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及技法上的不同。


北海小小鱼 2021-06-15 20:59

《墨竹图》是体现郑板桥墨竹艺术创作理论的典范。此图在造型布局上高度概括提炼,仅绘廖廖数竹,便使人如入一片青郁葱翠的竹林。而在局部,用笔墨描绘每一竹竿开发者_高级运维、竹叶、竹节,却笔笔得势、得神、得法,显露出生气。每棵竹先立竿留节,梢与根短,中干长,长短参差,每节上下相承,形若半环,墨浓淡有别,用中锋画干,老干用侧锋,全干圆浑得势。画枝,枝枝着节,行笔迅速,遒健圆劲。嫩枝节小和柔而顺,老枝节大挺拔而起,枝覆而叶多,枝昂叶少,描摹得神,生意盎然。墨竹画叶最难,此画的竹叶下笔劲利,实按而虚起,兼有破法搭法,墨色有浓淡,老嫩反正分明,用中锋画瘦叶小叶,用侧锋画肥叶,下笔势如破竹,一气呵成,充分表现出郑板桥成竹在胸、娴熟高明的笔墨技巧。

  《墨竹图题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189****7666 2021-06-15 20:59

开发者_运维知识库 文同(1018-1079年)北宋画家。能诗文,擅书画,尤长于画竹。后人称他为“文湖州”。文同之前的竹画,多为双勾着色,而且仅作背景。文同则单画竹,以水墨单色一笔画出竹的竿、节、枝、叶,并首创以深墨的叶为正面,淡墨的叶为背面。后人谓之墨竹画。

画竹必先爱竹,文同作诗赞美竹:“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他命其住舍为“墨君堂”,在四周广栽竹林,他观竹,赏竹,画竹,提出了“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见解。《墨竹图》乃其代表作,绢本水墨,纵113.6厘米,横105.4厘米。画一枝低垂而又“S”形倔曲向上的墨竹。用凝重圆浑的中锋画竿,节与节虽断而意连;小枝用笔迅疾坚挺,左右顾盼;竹叶则八面出锋,挥洒自如,浓淡相间,在叶尾折转处提笔露白,以示向背之势,聚散无定,疏密有致,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


五味子小妞 2021-06-15 21:10

这首诗是一篇以“竹”为依托之物,表达了诗人的淡泊名利、以解除百姓开发者_Go百科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问答

问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