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这种行为由基因决定吗??
自杀、抑郁、暴力等行为都与体内某些化学物水平有关,而这些化学物质水平又跟基因难脱干系,所以说自杀与基因有关是没有问题的。
自杀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如许多研究人员对孪生子进行的个案或大样本研究发现,一些孪生子虽然长期分居,但他们会在抑郁发作期同时自杀。几十年来,人们一直从自杀行为的遗传学、脑结构、神经介质及神经内分泌等方面来研究自杀的生物学影响因素。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醋酸(5-HIAA)与自杀行为关系密切。研究发现,在较低水平的5-HIAA亚组中,病人的企图自杀率增高。5-HIAA低的抑郁症病人发病时,40%有自杀行为,而5-HIAA含量正常的病人中仅15%有自杀行为。除5-HIAA以外,被证实与自杀行为有关的生化因素还有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的降低,脑内丙咪嗪结合力下降以及多巴胺的代谢产物及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物3-甲氨基-4羟基苯乙二醇等的降低。
虽然科学家对自杀行为的生物学作了许多研究,但这些研究的大部分样本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病人,故以此作为自杀的生物学预测指标,尤其是在正常人群中作为预测指标,其实际应用价值要小得多。
当然,自杀行为肯定不是天性,都是后天条件刺激下,伴着体内异常的“自杀物质”而出现自杀行为的。有资料显示,同情、支持、爱护、关心孩子的通情达理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儿童,善于处理各种冲突与应激,对自己充满信心,也能够对自己生活中的得失正确对待;反之,在冷漠、受惩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极易产生自杀行为。所以,给予他人更多的关爱,可以预防自杀。
汕中老鱼 开发者_运维知识库 2021-07-05 02:04
对一楼做些补充,虽然环境因素很重要,实际上在自杀人群中9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在遇到相同事故时,这些人更容易选择自杀。除了上面提到的基因方面的研究,科学家还发现与神经发育有关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也是影响自杀行为的基因,携带蛋氨酸基因变异的病人自杀倾向更高。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