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渡遗址黄河大铁牛介绍?
蒲津渡遗址博物馆拥有黄河大铁牛拥有非常震撼的画面感,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和特色元素,代表了黄河文明的起源和农耕文明的发展进程,下面给大家分享具体的攻略指南。
山西省永济市,古称蒲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迹景点星罗棋布,现存各类文物遗址447处,素有“中华诗词之乡”、“中国诗人之家”等美誉。来到永济旅游,最不可错过的景点,是位于蒲州古城西门外黄河东岸的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上的一大渡口,它东与《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相依,西与全国四大名楼之首的鹳雀楼相望。由于这一带的黄河泥沙堆积,每隔数年就要改道,因此只能修建浮桥。历史上的蒲津浮桥由木船排列而成,船上铺设木板,为了减小颠簸,木船两侧还用铁链加以固定。
唐朝时期,永济地区经济繁荣,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下令举全国之力,对蒲津渡进行大规模改建和扩建,并铸造铁牛等铁器作为蒲津浮桥的地锚。蒲津渡浮桥建好后,成为当时全国的运输命脉,一直使用了500年之久。后因黄河改道,开元铁牛沉入泥沙,逐渐消失于历史中。
1991年,联合考古发掘队对蒲津渡遗址进行清理发掘,在黄河东岸完整出土了铁牛四尊、铁人四尊、铁山两座、铁镦柱四个、七星铁柱一组、明代护岸石堤70余米、明正德16年(1521年)记事碑一通,而黄河西岸的另外四尊铁牛,到目前为止仍不知所踪。
四尊铁牛面向黄河,排成两排,经过科学计算,每尊铁牛高1.9米、宽1.3米、长3米,重约40吨。
为了固定绳索,在两排铁牛之间还放置有高约1米、防止绳索左右摇晃摆动的铁山,这些铁器的总重量达146吨,是我国发现的重量最重的珍贵文物,堪称中华古代文明成就的重大发现。
在每尊铁牛身旁半米处,还各站立着一尊高鼻深目的铁人作牵引状。这四尊铁人的服饰、表情、动作等各不相同,据专家考证,它们分别代表着一个民族,按照当时唐王朝与各民族的友好关系来判断,应该是维、蒙、藏、汉四个不同民族,这也说明了早在唐代,全国各民族就已团结一致,和睦与共。
有趣的是,其中一尊铁人的穿着,酷似现在的翻领西装,因此有人说西服最早起源于中国。
其实这些铁人也和铁牛一样扮演着索桩的角色,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在考察过蒲津渡遗址后赞誉道:“这些铁牛和铁人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据介绍,当年出土时的铁牛,牛身通体油光发亮,仿佛新打磨过的一样,没有一丝锈迹。
据专家分析:铁牛1200年来没有被河水侵蚀,一是古代工匠在铸造铁牛的过程中,注重了防腐蚀、防生锈的工艺;二是历朝历代的当地百姓都注重保护铁牛,长期进行防锈维护。
1997年,这些埋藏在地下的铁牛被提升十几米,就地露天展示陈列,地下部分被建成“蒲津渡遗址文物博物馆”。
在博物馆内,可以看到铁牛下方有开发者_StackOverflow中文版四根铁柱深插地下6.5米,此外,博物馆还模仿当年的浮桥建了一段铁牛牵浮桥模型,建议游客游览遗址前,先参观博物馆,了解一些铁牛的历史和制作过程。
精彩评论